一个夏天的中午,天气异常炎热,孟子的妻子田氏自己在屋里织布,因酷热难耐,就把上衣脱掉了。这时,孟子推门而入,见妻子衣衫不整,十分恼火。他认为妻子有失礼仪,便要休妻。孟母知道后,痛斥孟子说:“礼制规定,进门时,要先问谁在屋里;上堂时,要发出声音;进入屋内,目光要向下。这样,是为了尊重别人的隐私。而你自己没有按照礼制的规定去做,自己没敲门,没发出声音,就登堂入内,你要求别人守礼,首先要对别人尊敬,是你无礼在先,反倒责备起别人了。”幸好孟母比较开明,才避免了孟子犯错误。
相敬如宾
春秋时期,晋国大臣郤芮因罪被杀,儿子郤缺也被贬为平民,靠务农为生。郤缺从来都不因生活环境和个人际遇的巨大改变而怨天尤人,而是一面勤恳耕作以谋生,一面以古今圣贤为师刻苦修身,德行与日俱增,不仅妻子对他十分仰慕,就连初次结识的人也赞叹他的德行。
一次郤缺在田间除草,午饭时间妻子将饭送到地头,十分恭敬地跪在丈夫面前,郤缺连忙接住,向妻子表示自己的谢意。夫妻俩相互尊重,虽然粗茶淡饭,但是家庭生活一直其乐融融。后来,他们的故事流传开来,成为很多人的楷模。
后人把他们这种夫妻恩爱的交往方式称作“相敬如宾”。
当代镜鉴:以和为贵,共创和谐社会
孔子的“以和为贵”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和”的可贵之处,不只在于家庭,更在于社会。“和”倡导的是一种团结的理念,小至家庭,大至国家,是否团结至关重要。团结就是力量。
新世纪的市场,在新行业的产生前提越来越稀缺的背景下,现有各行业的竞争也日臻白热化。正常来说,竞争是好事,可以促进行业的发展,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实惠,能够推进社会发展。可是实际上,有相当数量的公司在面对竞争的时候不是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而是充分地发挥出“奸商”的丑恶嘴脸,在正常的市场运作上无为而治的时候却采取竞价策略、打价格战、恶意诋毁同行、高薪挖墙脚等见不得光的勾当。如此恶性竞争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长此以往,必将压低行业的生存空间。从行业的发展前景来说,针对如此低水平的市场营销行为,有必要给其上一堂“和为贵”的文化课。
和谐是中国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和谐的本质内涵就是文明、公正和公平。现在我们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与人、人与社会、部门和部门、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关系都比以往有了新的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但是这些变化有多大,矛盾有多复杂,都不必惊慌失措,因为这为我们进一步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不仅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而且也有利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21世纪是人类共同面临文化冲突和融合的世纪,是不断发生变革与转型的世纪。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铭记“家和万事兴”的格言,用实际行动来构建社会的新关系、新秩序,建立健康有序的人际关系网,从而达成整个社会的团结和共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5.节俭是永恒的美德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
译文: 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国学链接:中国古代成人礼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形式?
古代的成人礼包括冠礼和笄礼。
古代的成年礼本意是为了禁止与未成年的异性通婚。冠礼是成年礼的一种高级和代表性形式,相当于对成年人婚姻资格的一种道德审查。冠礼即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的加冠礼仪。《礼记》云:“夫礼,始于冠”、“男子二十,冠而字”。对于冠礼非行不可,《礼记》的解释是:“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照这么说,不懂礼义的就不是人了,不行冠礼,则一生难以“成人”。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成丁礼演变而来,一直延续至明代。具体的仪式是由受礼者在宗庙中将头发盘起来,戴上礼帽。由于要穿戴的服饰很多,包括冠中、帽子、幞头、衣衫、革带、鞋靴等,于是整个程序又分为三部分,分3次将不同材料制成、代表不同含义的帽子一一戴上。“三加”之后,还要由父亲或其他长辈、宾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个“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备日后择偶成婚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