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有一个大将军叫陶侃,他不仅多谋善战,而且俭朴清廉。陶侃自小便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非常贤德,对陶侃要求很严,经常教育他要勤劳节俭。陶侃牢记母亲的教诲,即使以后当上了将军也不忘母亲的教诲。有一次,军队造了一批战船,战船造好后,工匠们将剩下的竹头、木屑随地乱扔。陶侃看了,觉得很可惜,就叫人把这些边角余料收拾起来,放在仓库里。大伙很纳闷:这些竹头、木屑还有什么用处呢?大将军这么做,未免太寒碜了吧!几天后,正巧下了一场大雪。雪一停,太阳一晒,积雪融化了,地上又湿又滑,再加上军营里进进出出的人又多,营门口被踩成了烂泥浆。这时候,陶侃叫人到仓库里把木屑抬出来,铺在营门口,地上一铺木屑就干得多了,走在上面也不滑了。大伙儿都高兴地说:“没想到木屑还派上了这么大的用场。”第二年,氐族人李势占据了四川,晋朝派兵去攻打李势,需要赶造一批战船,可是时间很紧,来不及把材料备齐,船才造到一半,铁钉就用完了,正在造船人着急的时候,陶侃又叫人送来了他收藏的许多筐竹头。竹头本来就很结实,又经得起水泡。工人就把竹头削成钉子,来代替铁钉。靠着陶侃送来的这批竹头,战船很快就造好了,晋朝的军队才得以按时出发。大家对陶侃节俭的品质深有感触,从此军中浪费的现象逐渐减少,这都是陶侃起的榜样作用。
当代镜鉴:生活优越更应俭朴
古人的节俭思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节俭是大德而非小节,是大智慧而非小聪明。现代人要生存发展,一定不能离开节俭作风的养成。因为自然界提供给人的资源是有限的,不节俭就意味着人类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发展是建立在拥有足够的能源基础之上的,资源枯竭就意味着停滞不前。我们今天的发展建立在节俭之上,就意味着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发展空间,是为大义。
毛主席是一个非常节约的人,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有一次,他主持召开会议,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便留大家吃午饭。原来他准备的午饭只是一大盆肉丸炖白菜和几小碟咸菜,而主食也仅仅是烧饼。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自己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日本著名的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工人的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地换,纸张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约水。
真正劳动致富的人很少挥金如土、奢侈淫逸的。李嘉诚是世人皆知的华人首富,而他现在都住在30年前的老房子里;他担任公司总裁,对年薪的发放有严格的限制。台湾橡胶大王王永庆,不仅自己克勤克俭,而且也严格限制自己的零花钱,每一笔开销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这些事例无不生动地说明了养成节俭的习惯对一个人今后发展的重要性,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注重对自己行为的约束,使其在各自的发展领域有所建树。与此同时,他们也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的现象比比皆是;过度包装、“长明灯”、“长流水”等随意浪费的现象更是不胜枚举。在这些不良现象中,“大款”、“公款”充当了主要角色。这些完全违背了孔子提倡的节俭的思想,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决策和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相违背,更与谋求人类共同利益的目标相悖。因此,我们应该在物质充足的今天提倡节俭,端正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道义,从而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胸怀天下,以天下事为己任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国学链接:什么是“出世”和“入世”?
出世和入世是指佛家、儒家等学派对于人生的两种态度。入世,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恩怨、情欲、得失、利害、关系、成败、对错等作为行事待人的基本准则。一个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当局者迷,陷入繁琐的生活末节之中,把实际利益看得过重,注重现实,囿于成见,难以超脱出来冷静全面地看问题,也就难有什么大的作为。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