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义(7)

2. 忠于事君:成年以后,进入社会工作,服务国家,扩大室家之孝为国家之孝,首先要以诚信待人,行为仪止必须端庄,以显出正人君子的风范,忠于职守,忠于国家,不能做出伤天害理的事,违背做人的原则,触犯法律而使父母蒙羞。

3. 终于立身:《孝经》中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我们在孝顺父母的同时还应施行大义,勇于替天行道,将真理天道弘扬于世界各角落;立身行道,这是尽父母之孝,也是尽孝的最高境界。

孝是人之本,行义之本。“孝悌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而不衰的道德根本,是现代人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如果我们每个人能真正做好“孝”,必是一个优秀的、值得尊敬的人;如果全社会的人都能做好“孝”,那么和谐的社会很容易就能建成。

4.“小家”和睦,方能“大家”和谐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贤王的治国方法,可贵之处就在于此。但不论大事小事都依照这个方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因为只知道为和谐而和谐,不用礼来调节和约束,那也是行不通的。”

国学链接:儒家之“和”

“和”是儒家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论语疏证》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在孔子看来,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就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还不能出现不和的现象。孔子的这个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奴隶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格的,其界限不容有丝毫的差错。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但到春秋时期,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是常态。对此,有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就是为了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至于破裂,以稳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总之,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而是要有其合理性。

诸子之言:

古人说:“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也就是说,家人必须“各正其位”,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该对外就好好对外,以获得社会大众的好感,该对内则需要互相支持,彼此依靠。

孔子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这当中的意思是夫妻之间也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反而能增进感情。

孟子说:“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也就是说夫妻之间交往就该互敬互爱,追求和谐,否则与禽兽无异。

齐家之道,讲究的是“家和万事兴”。家庭关系的核心是夫妻关系。夫妻之道讲究的就是《诗经·小雅·常棣》中说的“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延伸思辨:家和万事兴

孔子说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知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是一条治家格言。家庭是社会组织的细胞,是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家庭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家庭美德也是社会美德的组成部分。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但是“和”必须合理,才不至于令人厌恶。

现在的年轻人对立业比较感兴趣,对成家反而没有多少概念,这就是因为很多人在小的时候没有体会到家庭的温暖。那么,人生的两大事,只完成了一半,而另一半却落空了。大学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根本没有“立业”,莫非立业不重要?其实,成家立业是过程,不是目的,成家立业的目的就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我们没有把自己的小家治理好,想把大家治理好就是纸上谈兵。在如今共创和谐社会的感召下,我们每个人更应该有“和谐”、“治家”的意识,这样,才能积跬步而成江海,使人与社会实现均衡、稳定、共荣和有序。

精彩典故:

孟子休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