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义(7)

与男子的冠礼相对,女子的成年礼叫笄礼,也叫加笄,女子在15岁时举行,就是让女孩的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加上一根簪子;改变发式表示从此结束少女时代,可以嫁人了。

诸子之言: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孔子主张发扬俭德,为政清廉。他对当时社会权贵们的豪华奢侈、铺张浪费、财大气粗、气势逼人深为不满,对子路“车马轻裘,与朋友共”的德行极为赞扬。他主张过一种勤俭朴素的生活。在他看来,勤俭朴素能看出一个人的志向和操守,也能看出其为官之德。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孔子并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提问,不过他的这个观点和“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是统一的,都力主节俭。

墨子大力反对铺张浪费,力倡“节俭”、“节用”、“节葬”,而且他和所有墨者都终生过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他节用富民的主张。他在《节用》中开篇就说:“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也就是说,一个国家财力的成倍增长,不是靠掠夺他人土地得来的,而是靠节俭开支,因此一切非实用的过度的享受都应废止。

针对当时就已盛行的比阔赛富、骄奢淫逸之风,墨子在《辞过》里说:“圣王缝制衣服,只是为了让身体舒适,肌肤暖和,而不是为了显示华贵,向人们炫耀。”

《曾文公家训》也有言:“居家之道维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节俭为要义。”

延伸思辨:俭以养德

孔子提倡节俭。在孔子看来,奢侈就违背了礼,与其越礼,不如节俭。古人也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勤俭节约是一个人高尚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居茅庐、穿布衣、淡饭粗茶、苦读勤思。养成高尚品德,造就了雄才伟略;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做“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俭以养德”也是现代人应该提倡的一种生活观念,一种生活态度和一种行为规范。尤其是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更要牢固树立“浪费也是腐败”的节约意识,克服“花公家钱不心疼”的不良心态,形成“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时刻用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约束自己,使自己不至于迷失方向。

精彩典故:

季文子反对奢靡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之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什么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您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您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您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是不是显得有点寒碜,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还有许多人衣衫褴褛,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装扮妻妾,精养粮马,作为一个官员我怎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呢!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强盛和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既如此,我又怎们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季文子的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在生活中注重节俭,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季文子的节俭之风不仅严格要求了自己,也深刻地影响了身边的人,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陶侃力倡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