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义(6)

同时在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孔子“正者,正也”的思想对于恢复“周礼”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于是孔子又在《论语·颜渊》中说:“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可见统治者的道德修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道德素质高低。其结果如《论语·子路》所说:“近者说,远者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安抚境内的百姓,使其心向国家;同时也有利于感化境外的百姓,使其归附。这样的国家才会政通人和,才可以在战争纷纭的时代屹立不倒。

延伸思辨:正人先正己

在孔子看来,君主道德修养要“正”,以“正”修身,才能树君主“德高望重”之形象,孔子认为,当政者最重要的品质是正派、正直,应当以自身的德行来起表率作用,从而取信于民。在孔子看来,为政者的个人修养是十分重要的。人之为人,就在于自觉承担人生之应当的社会和家庭责任,动之以真情,晓之以义,并以诚挚的信念和仁爱之心来沟通自己和外界的联系,使之达到自由、和谐的理想境界,为人如果没有道义,就很难有大的作为。

孔子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官员的廉洁与否,关系到全社会。同理,全社会都来关注官员的廉洁,为反腐倡廉提供舆论支撑,占领和挤压腐败的生存空间,则全社会都能“正其身”。营造这样的清廉氛围,应该是“匹夫有责”。

在现代社会,从政的人也应该用孔子这个理念来严于律己。用无为而治的方法管理下属,使下属按规矩办事,这样,整个社会风气也会随之转化而归于端正。

精彩典故:

悬瓦示警

阮元的长子阮常生,秉承阮元清廉风范。他为官多年,操办工程,除正常俸禄外,一丝一粟不敢妄取。平时慎起居,节饮食,一件皮衣就穿了30年。见他人“鲜衣怒马奢侈者”,就奉劝他们要廉洁奉公。

阮常生官直隶永平郡郡守时,查得滦河上的渡船时常敲诈来往民众,商旅以为患。阮常生查清事实后,进行了严肃的处理。并于渡口植一竿,上悬大瓦二方,标明日期,发布告示告诫渡河的民众,如遇渡船苛索,即可敲碎大瓦。阮常生每隔一日,就会派丁役到各渡口巡查,如果有持损瓦来上报的人,阮常生就会立即予以查办。这件事一经传扬,各个渡口的弊端就消除了。

以秤砣戒己

明代万历年间,扬州仪征人盛稔赴山西任平阳知府。到任后他核查库银,发现少了七万余两。有人提出,在全城增加课税,填补空额。盛稔思之再三,估计秤有问题。他找来秤店的老板,校核后,果然发现秤存在问题。原来是有人见盛稔初来上任,在秤上做了手脚,故意用不准的秤来核查库银,以便让盛稔增加课税,使他们能从中渔利。盛稔查出了问题,吩咐秤店老板留下秤砣,并把铁秤砣放在书案上,用来警戒自己。

当代镜鉴:领导要做好表率

领导的“导”有引导和表率的意思,领导者若能身体力行,做出表率作用,则不用严刑苛责,下面的人自然会各行其是。如果领导者的作风不正,则虽有政令也不会有人遵守,如同一纸空文。

古往今来,成功的执政者以及管理者,总是勤政廉洁、严于律己的。

季康子问孔子:“请问,我要让百姓对我保持虔诚和忠诚,要让他们逆来顺受,俯首帖耳,怎样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呢?”

孔子回答他说:“如果你想让民众心悦诚服,那么,首先你就得先从自己做起。如果你以庄重的态度处理国家政务,就会赢得百姓的敬重。如果你以孝慈之念治家,那么,百姓就会为你的品德而受到感召,对于有好的榜样却仍然不知道仿效的人,就要耐心地劝导他们。”

从孔子的回答可以延伸到为政之道,即领导者注意自身的修养,才能赢得人心,更好地进行管理。

三国时的曹操被人称为“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古往今来褒贬不一。他在治国方面深得将士的尊重,就因为他深谙管理之道,能够做到正己先正人,以身作则。曹操割发代首的典故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当代社会,领导人以身作则更为重要,著名的企业经营者土光敏夫身先示范以身作则,几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改变。

土光敏夫在1965年曾出任东芝电器社长。当时的东芝人才济济,但由于组织庞大,层次过多,管理不善,员工松散,导致公司业绩平平。土光接管之后,提出了“一般员工要比以前多用三倍的脑,董事则要多用十倍,我本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口号来重建东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