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义(6)

隋文帝仔细想想,赵绰能忠于执法,毕竟是有利于他的统治的,就把赵绰放了,过了一天,还派人慰问了赵绰。

秉公执法的包公

包拯,安徽合肥人,在地方和朝廷都做过官。他在做县官时,据说有一次,他的堂舅犯了法。包拯不讲私情,照样依法办事,派人把他抓到官府,判处死刑。许多亲戚赶来求情,但是包拯义正辞严地说:“不是我没有情义,谁叫他犯法呢?”

后来,包拯又到朝廷做官,他也不怕得罪大官。有一年开封发大水,威胁到老百姓的安全,包拯发现河道被阻塞是涨水的原因。原来一些大官在河道上修筑了花园亭台。为了保障开封的安全,包拯立刻下命令,要求他们把河道上的建筑全部拆掉。即使是皇亲国戚,违反了法令,包拯也绝不手软,他向皇帝提出自己的意见,直到这些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他才就此罢休。对受冤枉的老百姓,包拯却充满了同情。每次遇到案情,他总是深入调查,详细分析,替百姓伸冤。因为他公正执法,因而得名“包青天”。包拯一生做官清廉,深受老百姓的敬仰。

当代镜鉴:管理要靠情、理、法

孔子的管理学,除了强调制度,还说到了“软性管理”;以表现人情、道理为准。在孔子看来,所谓管理,实际上是掌握人心的过程。由于被管理者皆是有感情的人类,在用制度管理的同时,如果能够做到“动之以情”,找准二者的平衡点,常常能收到极好的效果。

“晓之以理”是经营管理中的教化活动。即使是在同一个经营情况下,由于人的不同,也能悟出不同的道理。贤明的管理者,必先修身,然后再用理来教化下属。在儒教文化圈中,日本首先成为先进的国家。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利用了儒家社会秩序中的合理成分,然后融入了本国文化,从而获得经济发展的成功。而且它们都把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更加看重人的质量。管理者的文化素养是一个方面,人民大众的文化也没有忽视。

孔子在《利己·仲尼燕居篇》中说:“制度在礼。文为在礼。行之其在乎人。”这里所说的“礼”就是中国制度的根源。法、理、情的经营法则是孔子礼的表现。施行的时候必须符合道义,又合乎人情,如果缺少一样,便算不上是正确的管理。

如果把制度比喻为人的一条腿,那么人情就是人的另一条腿,两者缺一不可。

所以,企业管理必须平衡人情和制度。

之所以是平衡而非摒弃,是因为人情管理和制度管理从本质上说并无优劣,主要依企业管理而定。但不管怎样,这两种制度都是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发员工的潜力。

所以,当人情过了头,员工开始疏懒、不积极、潜力不能正常地发挥出来;同样,当制度苛刻、员工消沉时,只有人情,才能使其在平衡中重拾信心,进取努力。在这一过程中,人性又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只有人情与制度配合恰到好处,才能使员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为公司作贡献。

只是如何让员工最大限度作贡献,方法也是重要的。

记得看过一个故事:说公司最牛的业务员总迟到,屡教不改,按制度处罚,恐其逆反,影响业绩;不予处罚,又难以服众,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怎么办?经过思考,公司在发工资时果断地扣了其钱,而第二天,上级主管又把其叫到办公室,说因其业绩好,奖励了他,同时和他认真谈了迟到的问题。此后,该员工再也没有迟到过。

所以,只有胡萝卜,员工容易骄横;只有大棒,员工又没有归属感。要胡萝卜加大棒,员工才能认识自己,认识公司,从而成为优秀的员工。

由此,当人情泛滥导致公司发展受限时,公司挥泪斩马谡并不为过;当公司初起步,公司讲究“情同手足”,也是可取的。管理是科学,只不过是艺术的科学,这种艺术就体现在平衡和平衡的分寸拿捏上,管理者要想更好地经营企业,就要让自己成为能准确拿捏分寸的“艺术家”。

7.君子之仕在于义,认清君臣关系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译文: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国学链接:孔子的君臣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