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戊戌政变记(节选)(1898)(上)

又按世之论者,多以为此次政变由急激所招,夫所谓急激者,殆谓不顺人情,故召怨谤也。然怨谤之起,莫甚于废八股一事,然世之论者将畏谤而不废八股乎,不废八股,可以为治乎?吾欲问之。

初八日上谕:兹当整饬庶务之际,部院各衙门承办事件,首戒因循,前因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特降谕旨,令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议奏,即著迅速复奏,毋再迟延,其各部院衙门,于奉旨交议事件,务当督饬司员,克期议复,倘再仍前玩ǎ并不依限复奏,定即从严惩治不贷,钦此。

谨案:我国向来一统,以高卧无事为治,故设官分职,互相钤制,一职而有数人,一人而兼数职,遂相牵相诿,至无一事能办者,大学堂自乙未年下诏开办,至今三年,四烦上谕矣。而大臣犹视同无物,若非皇上之雷厉风行,谆谆催问,必将再延三年,尚无一字矣。而外人犹訾上之急激,局外人岂知局中之苦哉。

十五日上谕:军机大臣会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奏遵旨筹办京师大学堂,并拟详细章程,缮单呈览一折,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必须规模宏远,始足以隆观听而育人才,现据该王大臣,详拟章程,参用泰西学规,纲举目张,尚属周备,即著照所议办理,派孙家鼐管理大学堂事务。办事各员,由该大臣慎选分派。至总教习综司功课,尤须选择学该中外之士,奏请简派,其分教习各员,亦一体精选,中西并用,所需兴办经费,及常年用款,着户部分别筹拨,所有原设官书局,及新设之译书局,均着并入大学堂,由管学大臣督率办理。此次设立大学堂,为广育人才,讲求时务起见,该教习等,按照奏定课程,认真训迪,日起有功,用副朝廷振兴实学至意。钦此。

谨案:自甲午以前,我国士大夫言西法者,以为西人之长,不过在船坚炮利,机器精奇,故学之者亦不过炮械船舰而已。此实我国致败之由也。乙未和议成后,士夫渐知泰西之强,由于学术,颇有上书言之者,而刑部侍郎李端┲奏,最为深切详明,得旨允行,而恭亲王、刚毅等,谓可以缓办,诸臣和之。故虽奉明诏,而束高阁者三年矣。皇上既毅然定国是,决行改革。深知现时人才未足为变法之用。故首注意学校,三令五申,诸大臣奉严旨,令速拟章程,咸仓皇不知所出。盖中国向未有学校之举,无成案可稽也。当时军机大臣及总署大臣,咸饬人来属梁启超代草,梁乃略取日本学规,参以本国情形,草定规则八十余条。至是上之,皇上俞允,而学校之举乃粗定,即此一事,下之志士之发论,上之盈廷之抗议,凡历三年,犹烦圣主屡次敦迫,仅乃有成。其难如此,然其后犹以办理非人,成效难睹,盖变法而不全变,有法无人之弊也。

同日上谕:举人梁启超着赏给六品衔,办理译书局事务。钦此。

谨案:中国之弱,由于民愚也。民之愚由于不读万国之书,不知万国之事也。欲救其敝,当有二端:一曰,开学校以习西文,二曰将西书译成汉字,二者不可偏废也。然学校仅能教童幼之人,若年已长成,多难就学。而童幼脑智未启,学力尚浅,故其通达事理,能受学力,又每不如长成之人,且主持现今之国论者,在长成人而不在童幼人也。故欲实行改革,必使天下年齿方壮志气远大之人,多读西书通西学而后可,故译书实为改革第一急务也。中国旧有译出之书,详于医学、兵学,而其他甚少,若政治、财政、法律等书,则几绝无焉,且亦皆数十年前之旧本,西人悉已吐弃者,故不能启发才智,转移士论也。康有为于光绪二十一年开强学会于上海,倡译日本书之论。盖以日本与我同文,译之较易也。后强学会被禁,事遂中止,康复说张之洞筹款办之,张许诺而卒不办,至是御史杨深秀上书言译书之要,梁启超以是日召见,上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大加奖励,遂有是命。

十六日上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议复御史曾宗彦奏请振兴农学一折,农务为富国根本,亟宜振兴,各省可耕之土,未尽地力者尚多,著各督抚督饬各该地方官劝谕绅民,兼采中西各法,切实兴办,不准空言搪塞。须知讲求农政,本古人劳农劝相之意,是在地方官随时维持保护,实力奉行,如果办有成效,准该督抚奏请奖叙。上海近日创设农学会,颇开风气,著刘坤一查明该学章程,咨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查核颁行,其外洋农务诸书并着各省学堂广为编译,以资肄习。钦此。

谨案:中国向来言西法者知有兵耳,而皇上注意富民,整饬农业,采及西法,可谓知本,结会、集社向为国禁,康有为前后开强学会、保国会及湖南志士所谓南学会,皆被参劾,上悉不问,强学会虽封禁,旋改为官报局,于是各省学会极盛,更仆难数,农学会梁启超与诸同志共创之于上海者也,至是乃采章颁行,破旧例愚民抑遏之风,开维新聚众讲求之业,以智民而利国,岂汉唐宋明之主,专务遏制其民者所能比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