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人生七十个年头,李嘉诚扼要地说出成功之道:“因为我勤奋,我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时你看似是一件很吃亏的事,往往会变成非常有利的事”、“凡事都留个余地,因为人是人,不是神,不免有错,可以原谅人的地方,就原谅人”、“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虽只三言两语,却道出了人生的感悟。的确,为人处事,讲究一个“度”,恰如其分是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李嘉诚的为人处事之道,可以概括为“德、诚、刚、柔、变、和”六字诀,但他真正高明之处正在于巧妙地把握住几者之间的“度”。刚直本是好事,但过于刚直,棱角分明,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却往往为世所不容;随和本是好事,但过于随和,丧失原则,缺乏主见,委曲求全又往往被视为软弱。只有外圆内方,刚柔相济,进能攻,退能守,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周旋有术、游刃有余,成为一个举足轻重、魅力与实力并存的人物。正如李嘉诚自己所说,他将儒家的中庸思想和“适度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
为人处世是一门艰深的学问,把握住其中的度尤为关键。现代都市人不妨多学点儒家中庸思想,凡事点到即止,尽量避免“过犹不及”的情况出现。
3.学会宽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译文: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那就是‘恕’这个字了,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孔子说:“参啊,我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核心是忠恕二字。”
国学链接:儒家的“忠恕”
曾子认为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以“忠恕”二字贯穿始终的,“忠恕”二字强调的是个人修养,“忠”是强调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恕”是强调对于别人应该宽容。对于这两点,在今天依然有其积极的作用。
诸子之言:
“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这个发明对后人影响很大。孔子把“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特色。这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何晏云:“恕,谓忖己度物也。言孔子之道,唯以恕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更无他法,故云而已矣。”
朱熹云:“推己之谓恕。而已矣者,竭尽而无余之辞也。夫子之一理浑然而泛应曲当,譬则天地之至诚无息,而万物各得其所也。自此之外,固无余法,而亦无待于推矣。曾子有见于此而难言之,故借学者推己之目以著明之,欲人之易晓也。盖至诚无息者,道之体也,万殊之所以一本也;万物各得其所者,道之用也,一本之所以万殊也。以此观之,一以贯之之实可见矣。”这些强调的都是恕的重要性。
延伸思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孔子伦理学的最基本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建立在“恕”的基础上的。仁爱也以恕为基础,因为人与人的心是相同的,所以爱自己也就会自然地爱他人。
对当今世人而言,真要做到对所有事情都能保持宽恕博大的胸怀,达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境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绝大多数时候都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真正能做到推己及人的又有几人呢?这就是为何圣贤之所以成为圣贤,而普通百姓之所以成为凡人的原因所在。
当然,宽容不是纵容,不要让有错误的人得寸进尺,把错误当成理所当然的权力,继续侵占你的空间。挑明应遵守的原则,柔中带刚,外圆内方,可以宽容错误的行为,但一定要让他认识到错误,并保证下次不再侵犯你的权利,这才是真正的宽容,真正的恕道。
精彩典故:
郭子仪宽以待人
郭子仪是唐代著名的军事家,他对朝廷忠诚,对下级宽厚。由于他功劳很大,又看不起那些阿谀奉承的奸佞小人,因而经常遭到幸臣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的诋毁。郭子仪掌握军权,常年驻扎在边疆保卫国家。皇帝听多了奸臣的谗言也怕他谋权篡位,可是每每下旨召他回朝。只要诏书一到,他就当日上路回京,没有丝毫犹豫顾望。皇帝见他正气凛凛,毫无私心,便越发信任和重用他。尽管奸臣还在皇帝面前不断地挑拨离间,却都不能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