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仁(3)

吴三桂的勇,背离了民族大义,是典型的匹夫小勇,受到一点污辱就拔剑拼命,算不上真正的勇。和那些遇到突然变故而不惊慌、遇到无端污辱也不愤怒、心中怀有远大志向之人相较甚远。

当代镜鉴:大丈夫之勇

中国人对勇敢的崇尚,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张飞、马超,《水浒传》中的林冲、武松、鲁智深……在《太平广记》中辑录了几十位骁勇之士,有“一身都是胆”的赵云,有“不探虎穴,焉得虎子”的吕蒙,有“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的杨大眼,有“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行刺之于万众之中,人马俱到”的秦琼,也有“着白衣,所向披靡”的薛仁贵……

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之所以让读者痴迷,是由于他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奋不顾身,拔刀相助”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对贪官污吏、对流氓恶霸、对不合理的黑暗社会进行奋力反抗,不顾一切去维护正义,讲义气、重感情,为朋友两肋插刀,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这样的英雄人物是人们所向往的,也就是孔子所谓“大丈夫之勇”。

孔子提倡的大勇,告诫我们不要成为鲁莽的武夫,不要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冲冠一怒,同时也说“见义不为,不勇”,意思是大丈夫见义在前时当勇,杀身成仁时应怒。这种大丈夫之勇,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无数仁人志士身上薪火相传。

1933年长城抗日,“大刀将军”赵登禹亲率“大刀敢死队”,将手中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国难当头,义无反顾,狭路相逢勇者胜!

平型关大捷打扫战场时,人们看见八路军115师的连长曾贤生,一手紧握刺刀,一手捂着小腹,虽已气绝身亡,却仍不倒屹立。

新四军第16旅政委廖海涛,率部直袭南京麒麟门,再攻雨花台、中华门,震撼敌军。

1938年5月,当时装备落后的中国空军,却冒死派出两架飞机,径直飞入日本领空,在长崎诸岛成功投下了14万份《告日本人民书》,打了一场漂亮的心理战。

1944年桂林保卫战之后,日军战报哀叹:“漓江之水为敌我两军之血染之为赤,此役为所历之最惨烈,并非在于规模,而在于敌军之勇猛。”

匹夫之勇,是无原则的冲动,是只凭拳头和武力的血气之勇。而大勇则是孔子所说的义理之勇,也就是基于正义的勇敢。只要正义存于我方,即使面对千军万马的敌手,也会无所畏惧。

追求进步、追求真理、追求正义的人是勇敢者,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不顾身的人是勇敢者,在事业中开拓进取、与困难作不懈斗争的人是勇敢者,在成长中与阻碍自己进步的观念、欲望进行坚决斗争的人是勇敢者。

勇敢不在臂膀上,而在头脑里。

8.端正品行,身正不怕影子斜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论语·阳货》

译文:孔子说:“统治者如果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发号施令,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动;统治者如果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发号施令,老百姓也不会听从。”

(晋国六卿中的范氏、中行氏的家臣,担任中牟这个地方的行政长官的)佛肸召见孔子,孔子想要前往。弟子子路说:“从前,仲由从先生这里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亲自去做过不善的事情的人,君子不会成为他的同党。’(赵简子挟持晋国国君攻打范氏、中行氏)佛肸凭借着中牟这个地方背叛(赵简子,而进行抵抗),先生要前往,怎么解释这件事呢?”孔子说:“是的,有过这个说法。不是也说过真正坚硬的东西吗?必须是无论怎么磨也不会受损伤的;不是也说过真正白色的东西吗?必须是无论怎么样也不会变黑的。我难道能像(苦的)匏瓜那样吗?怎么能那样只是悬挂着却不能食用!”

国学链接:关于《论语·子路篇》

本篇是《论语》中的第十三篇,共有30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欲速则不达”;“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必信,行必果”;“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本篇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诸子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