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信-第二章

《清稗类钞·敬信类》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两黄金,没打借条。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儿子叫到家,把一千两黄金还给他。但朋友的儿子很惊愕,坚决不受,笑道:“没有这回事,父亲没有留给我借条,也没有口头告诉我有这回事。”蔡嶙说:“借条就在我心里,不在纸上,心中的诚信才是根本,你父亲知道我是个讲诚信的人,才没有告诉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岂能失信呢?”最后还是把黄金还给了他。

当代镜鉴:诚信是一种自觉

表面上的君子好当,表里如一、人前人后都一样的君子难做。“人生而有欲”,这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当世,在物欲横流、惟利是图的商品大潮中,在缺乏有效监督和制衡的权利场上,人人都面临着“制欲”的考验。多少人在这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来,落个“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下场。

所谓“抬头三尺有神灵”,不要抱有侥幸的心理,以为自己所做的坏事“无人知道”,那是自欺欺人。宋代学人陆九渊就明明白白地说过:“慎独即不自欺。”宋人袁采也说,慎独即“处世当无愧于心”。如何将个人私欲自觉地、理智地控制在道德规范和法度允许的范围之内,并且能“省察于莫见莫显”之间,连不被人注意的细枝末节也不放过,当个“表里如一,人前人后都一样”的真君子,这就需要有高度的道德修养,过好“慎独”关。

《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自有佛,每天坚持做早课是出自内心对佛的虔诚,而非对外在佛像的简单膜拜;同样我们坚守诚信也要出自内心的需要,而非外在法律、道德的限制和束缚,也就是说要做到慎独。

刘先生是个彩票迷,他经常在张女士那里买彩票。一天,因为临时有事,不能去彩票售票处了,于是,他给张女士打了个电话,让她代为购买,并请张女士先帮他付一下款。因为是老熟人了,所以张女士爽快地答应了。

几天后,张女士给刘先生打电话说:“刘先生,你托我投注的彩票中了大奖,快来领吧!”他先是吃了一惊,心想,难道自己真的中大奖了?如果是真的,她完全可以不告诉我自己去领……顿了顿,他平静地说:“好,我晚上来拿票。”

当晚上刘先生赶到售票处,张女士把彩票放到他手中的那一刻,他才知道这不是梦。

张女士今年40岁了,她做彩票销售员6年,每月工资700元,老公下岗,17岁的孩子上初三,她没钱给孩子请家教,而她的母亲正生病住院。

张女士的诚信在某些人眼里近乎愚蠢,因为她完全可以把大奖据为己有,但她没有,她捧出了一颗诚信的心。她说:“发现彩票中奖了,我想都没想就给刘先生打了电话。我也知道这笔钱对我的重要性,但是它毕竟不是我的钱,虽然没有人知道这件事,但是我心里知道,私自领了这笔奖金我一辈子也不会心安的,所以我不能做自欺欺人的事。”

曾国藩生前在留给子孙的遗嘱中写道:“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张女士可以说是慎独的典范,她做到了内心无愧,做到了可以直面天地神灵,这是现代社会许多人都无法做到的。所以,虽然张女士在物质上并不富有,但是她却拥有宝贵的精神财富。

“君子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也要始终不渝地,甚至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因为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

其实每一个人都应该把诚信摆在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大庭广众之下的君子大多数人都能做到,但只有在一个人时仍然能够做到不欺骗自己良心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君子慎独,就像是空谷中的幽兰,即使无人知晓,也始终散发清香;而那些不懂得“慎独”之人,徒然地欺骗着自己的良心,内心最终会成为一间臭不可闻的鲍鱼之肆!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智慧。”

国学链接:何为“通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