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信-第二章

一只狐狸在跨越篱笆时滑了一下,幸而抓住一株蔷薇才不致摔倒,可它的脚被蔷薇的刺扎伤了,流了许多血。受伤的狐狸很不高兴地埋怨蔷薇:“你也太不应该了,在我向你求救的时候,你竟然趁机伤害我!”蔷薇回答:“狐狸啊,你错了。不是我故意要伤害你,我的本性就带刺,是你自己不小心,才被我刺到了。”

错误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种阻碍,相反,及时改正错误能够促使我们不断进步,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忌讳自己的错误,应该做到“闻过则喜”。美国“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就具有极好的自我纠错习惯,他经常兴致勃勃地谈起自己的某个最新见解,不久后又会毫不留情地自我否定掉。尽管他的十个见解中往往九个都是错的,可是正是凭借着有错就改的好习惯,他才能够沙里淘金,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直面过错,鼓起改正的勇气和决心,那么,每一次过错就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忌讳过错,害怕改正,那么,每一次过错就是阻碍成功的绊脚石。

8.诚乃真实无妄:做一个说真话的诚实之人

诚者,真实无妄之谓也。——朱熹《朱子语类》

译文:诚,就是真实可靠,毫不荒谬。

国学链接:朱熹其人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诸子之言:

朱熹认为,真实无妄即“诚”。朱子对于“诚”作了如下论释:一是就本义言,诚即是实,或真实无妄,“无妄”,指没有妄念,或没有期望;二是就哲学意义言,诚即是实理;三是就性之意义言,诚即是性,此说盖为“性即理”说之延伸;四是就方法意义言,诚即是实心、实意,与自欺、私伪相对。朱子此四说以第一义为根本,朱子关于“诚”的论说在继承程氏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一个有系统性的思想体系。

诚身有道,大道至真,求道必致真。“真”是诚之精髓。我国古代一些思想家把“真”视为道之精髓、修身之极致,主张崇尚自然、返璞归真。《庄子》:“真者,精诚之至也。”这就是说,“真”是一种至纯至诚的精神境界,是在恒久守诚、持诚修诚基础上所能达到的境界。达此境界,则要做到诚实不欺,敢讲真话,不媚上谄下、弄虚作假;坚守操守,不曲学阿世、随波逐流;以诚待人,不矫揉造作、口是心非。

延伸思辨:做人有时需要灵活变通

传说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子路在市上与一个买鲁缟(土布)的无赖产生了争执。原因是子路看到那个无赖为了少给卖鲁缟的一文钱,硬说“三八二十三”;子路就打抱不平,说:“天下人都认可三八二十四,你为何要耍赖?”那无赖说:“我说三八二十三就三八二十三,怎样?”子路忍不住说:“我们打赌,要是我输了我就把头上戴的冠扔掉!”那无赖也不示弱:“我要是输了就把头割掉!”于是他们找到孔子评理,孔子了解了情况之后很果断地对子路说:“由啊,你输了,把你的帽子扔掉吧!”过后,子路问老师为什么偏袒那个无赖,孔子说:“你输了,只不过丢了帽子,而他输了却要掉脑袋。”

孔子不拘泥于语言的真假,而执着于内心的仁爱,从而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可见,诚实虽然是做人必备的优秀品质,但是也不能拘泥于此,做人有时需要灵活变通,适时说善意的谎言。

精彩典故:

董狐直笔

春秋时期,晋国的史官叫做董狐,他是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那时候,君王晋灵公十分昏庸残暴,他搜刮民财,乱收赋税,还时常站在城楼上,用弹弓射击来往的行人,以此取乐。更有甚者,有一次仅仅因为厨师为他炖的熊掌不够熟,他竟然一怒之下,把厨师给杀了。

大臣赵盾看到晋灵公的行为,知道再这样下去,晋国就会毁在他的手里,于是就几次三番地进行劝说。可是晋灵公不但不虚心接受,反而在心里算计着一定要除掉赵盾这个让他不高兴的忠臣。

一天,晋灵公请赵盾吃饭。喝酒的时候,早已埋伏好的几十个士兵突然冲上来,包围了赵盾,要杀害他。幸亏赵盾武艺高强,才勉强逃了出来。从此赵盾为了避难,被迫逃亡到了国外。

后来,赵盾的一个亲戚找了个机会杀死了晋灵公,为赵盾报了仇,并且立了新的国君,重新把在国外避难的赵盾接了回来,官复原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