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智(6)

夏言很有本事,学问又高,但是他特别自负。他瞧不起一同为官的其他人,总斥责他们见识肤浅,尤其严重的是,他明明做错了事,却不知悔改。

对于嘉靖帝,夏言也近于傲慢,他当面指责嘉靖帝的错误,还告诫他要多读书。家人和挚友劝告夏言不要再对皇帝如此不恭,夏言却不听劝告。他说:“我的智慧远远超过了别人,我今天认定的事绝不会错的。如果说有人接受不了,那是他们不愿学习,没有心胸。”

官位在夏言之下的大臣严嵩,时刻想扳倒夏言,取代他的位子。

有一天,迷信道教的嘉靖帝制作了一批道士服装,他命令大臣们都要穿上这种衣服来上朝。夏言认为嘉靖帝做出此等决定实在太荒唐,便私下对群臣说:“皇上此举,有伤国体,我们做臣子的应该劝谏皇上,不能盲目地服从啊。”

严嵩顿时心生一计,他马上说:“你说得对,朝廷大臣怎能穿得像个道士呢?只要你带头进谏,我第一个跟从你。”

严嵩回到家中,对儿子严世蕃说:“明日夏言一定严词劝谏皇上,而我正好利用这个机会迎合皇上。皇上在愤怒之下极有可能会罢免夏言的官职,这样夏言便中了我的圈套。”

第二天,严嵩和群臣都穿着道士的服装上朝,只有夏言一个人没穿。嘉靖帝一看夏言就有些生气,而夏言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开口说:“朝廷的礼制不能不遵守,皇上也不该让大臣穿这样的衣服。我认为自己有责任纠正皇上的失误,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嘉靖帝被激怒了,他厉声说:“你目中无人,我早已忍耐你很久了。”但此时夏言仍不肯让步,他据理力争,侃侃而谈,使得嘉靖帝不得不废除了这项规定。

严嵩在背后对嘉靖帝说:“夏言当众顶撞皇上,这是大不敬的罪啊,皇上不该再任凭他为所欲为了。夏言连皇上都不放在眼里,他又能听从谁的意见呢?这样下去,他若专权乱政、败坏朝纲就有亡国的危险啊。”

嘉靖从此疏远了夏言,开始重用严嵩。后来,在严嵩的挑拨诬陷下,夏言被定罪,处以极刑。

由此可知,听不进忠告,不知适时调整自己的言行,不愿意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过的人,就很容易被小人利用和陷害。我们做事一定要谦虚谨慎,要知错能改。

我们坚持什么,不能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事情的后果,即使是正确的事情,维护它也不要用太激进的方法。 迁怒招失败关羽瞧不起陆逊一介书生统领东吴大军,大意失了荆州,最后败走麦城,走投无路,在临沮被俘后遇害。刘备对东吴占领荆州、关羽被杀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十分痛心。他即位后的第一件要紧的事就是进攻东吴,报仇雪耻。以大将赵云为代表的好些大臣劝谏刘备不要冲动行事,应该把军事对抗的重心放在曹魏而不是东吴上,但刘备说什么也听不进去。他把诸葛亮留在成都辅佐太子刘禅,亲自率领大军去征伐东吴。刘备一面准备出兵,一面通知张飞到江州(今四川重庆)会师。还没有等刘备出兵,张飞的部将叛变,杀了张飞投奔东吴。刘备一连丧失两员猛将,力量大大削弱,但他急于报仇,已经没有冷静考虑的余地了。警报到了东吴,孙权听说刘备这次出兵声势很大,也有些害怕,派人向刘备求和,但是遭到刘备的拒绝。没过几天,蜀汉人马已经攻下巫县,一直打到秭归。孙权知道讲和已经没有希望,就派陆逊为大都督,带领五万人马去抵抗。刘备出兵没几个月,就攻占了东吴的五六百里土地。他从秭归出发,急于向东继续进军。随军官员黄权拦住他说:“东吴人打仗向来很勇猛,千万别小看他们。我们水军顺流而下,前进容易,要退兵可就难了。还是让我当先锋,在前面开路,陛下在后面接应。这样比较稳妥。”刘备心急火燎,哪儿肯听黄权的话。他要黄权守住江北,防备魏兵;自己率主力沿着长江南岸,翻山越岭一直进军到了猇亭。陆逊为避其锋芒,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蔓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等到刘备发现火起,已经无法抵抗。在蜀兵将士的保护下,刘备总算冲出了火网,逃上了马鞍山。陆逊命令各路吴军,围住马鞍山发起猛攻,留在马鞍山上的上万名蜀军一下子全部溃散了,死伤不计其数。一直战斗到夜里,刘备才带着残兵败将,突围逃走。吴军发现了,紧紧在后面追赶。还亏得沿途的驿站,把丢下的辎重、盔甲堵塞在山口要道上,阻挡住了东吴的追兵,刘备才逃到了白帝城。刘备失败之后,又悔又恨,次年就病倒了,最终于公元223年6月10日驾崩于白帝城。生活中,迁怒伤身;工作中,迁怒误事。对于执掌国家权柄的领导人来说,迁怒甚至可以招致亡国,刘备举兵伐吴就是典型的迁怒,结果落得个火烧连营甚至饮恨而终的悲惨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