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仁-第六章 以人为本:管理中的仁道思想

一个人要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地位,履行该角色地位的职责,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其位,谋其政”,专心完成自己的职责;“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分散精力,不互相干扰,不互相掣肘,不“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工作效率一定是最高的。一个家庭、组织、社会如果能够让人都明确自己的位置,安心完成自己的职责,和谐社会也就不远了。

精彩典故:

欧阳修为政严谨

“在其位,谋其政”,首先是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兴利除弊、救时救世。宋朝宰相欧阳修为官一生,便是个中表率。

欧阳修为政严肃认真,没有丝毫懈怠,虽身为一代文宗,却不以诗赋为事,而是开口即谈政事。有人向他请教说:“读书人见了大人,都想聆听你道德文章上的宏论,为什么你却讲为政之道呢?”欧阳修回道说:“我以前被贬官到偏远荒僻的夷陵,正当壮年,渴求学习,想找《史》、《汉》一类书研讨学习,但是遍寻找不到。无以消遣时光,便取以前的案卷反复研讨,发现其中错误百出,枉屈正直,偏袒伪诈,混淆黑白,颠倒是非,违法徇私,各种败坏律令、害苦百姓的事多如牛毛。像夷陵这样的小地方况且如此,天下就更不用说了。当时我对天发誓:对于政事,不敢有稍微的差池。到现在三十多年了,敢不勤勉为政吗?”

欧阳修作为一代大文豪,为官三十余年,处理政事勤恳认真,以政事为根本,以文章为末事,与某些身居高位却崇尚清谈的官员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有些人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因为慵懒怠惰,而另有些人则是因其能力所限、不堪重任,那便应当急流勇退,以通贤路。

石庆庸碌无为

石庆是汉武帝时丞相,封牧立侯。武帝连年用兵,无数行伍出身的军人都建功立业,受赏封侯。而石庆位居宰相9年,却只知对武帝唯唯诺诺,俯首听命,瞻前顾后,谨言慎行,毫无建树。至公元前107年,关中流民达200万之多,石庆认为自己责任重大,便引咎辞职,但武帝不许。两年后,石庆竟因忧虑愧疚成疾去世。

因此,身在其位,首先应干好自己分内的事,尽心尽责,否则就会祸害扩大,败坏未就之事,损害已成之事。

当代镜鉴:在其位即善谋其政

何谓领导,即其手中有一定的权力,可以指挥其他人为一个目标而努力、行动。一个领导手中有多大权力,就应该发挥多大的能力,否则就会出现孟子所说的“不能者”与“不为者”之间的矛盾。

一次,齐宣王问孟子:“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即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异。孟子答曰:“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意思是说要人做背着泰山以跨越北海的事情,如果他回答不能做到,那是真的不能,但是让他为长者折一段树枝,他如果说不能,那就是有这个能力而不去做了。

其实,一个普通人当然做不到“挟泰山以超北海”。但是如果领导集中天下人的力量,那就另当别论了。这里孟子是暗示齐宣王,你有施行仁政的权力,不是做得到做不到的问题,只是你肯不肯做而已。正是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也。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如果一旦身在其位,就必须善谋其政,该做的、必须做的,不仅要做,还要做好。否则,于人于己、于家于国,有害而无利。

清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官员死了之后去见阎王,自称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水,不收一分钱,自认无愧于心。不料,阎王却大声训斥道:“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员辩解:“某虽无功,亦无罪。”阎王又言:“公一生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

这个故事是对古代庸吏入木三分的刻画。这种庸吏的形象放在今天,就是“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不求有功,只求无过”,办事拖拉、工作推诿、纪律涣散、政令不畅,虽然两袖清风,但却无所作为。庸吏之害在于在其位而不谋其政,以不作为的方式处理百姓急难,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误国误民。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在其位则善谋其政,即便身处领导岗位,也能游刃有余。

5.自己发达时,莫忘了他人和社会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