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仁-第六章 以人为本:管理中的仁道思想

诸子之言:

孔子同时为樊迟解答了“知”与“仁”的内涵,而樊迟开始没弄明白。按《论语集注》,曾氏曰:“迟之意,盖以爱欲其周,而知有所择,故疑二者之相悖尔。”似乎又在说二者之不同。于是孔子再作解释。按《论语集注》,朱子曰:“举直错枉者,知也。使枉者直,则仁矣。如此,则二者不惟不相悖而反相为用矣。”可惜樊迟还是没弄明白。按《论语集注》,朱子曰:“迟以夫子之言,专为知者之事。又未达所以能使枉者直之理。”于是子夏再作解释,这才算说清楚了。知与仁原来是一致的。

延伸思辨:自知方可知人,知人才能用人

孔子在《学而》一章开篇之处告诉我们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且又在这一篇的末尾里再次语重心长地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恰好首尾照应。给我们的提示是,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即便是被人误会也没有多大关系,只要自己行得正,光明磊落,当扪心自问时无愧疚之心便可。同时又不可以不了解别人,了解别人也是对人的一种礼貌与肯定,在了解别人的基础上才会有宽容的心态与之相处。另外,了解别人也是对自己负责。

大凡高明的领导者无不深明“自知”和“知人”的重要性:知人善用并能用得恰到好处,这样就能不失时机地赢得事业的成功。知人善任的前提是知人“所长”,就是识人。若不能识人,势必不能用人。如何正确地识人,在于你的内心境界、阅历及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将决定你是否能正确认识他人,进而正确用人。

精彩典故:

李世民知人善任

在孔子看来,能够知人、识人就是“智”的体现,能够知人的人当然也就是智者了。知人是用人的前提,用人既要根据人才的特点,又要结合事情的难易。用人艺术需要敏锐的洞察眼光和正确的协调手段,而且用人得当与否直接关乎成败。

古人在知人用人上早已有了自己明确的认识,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位知人善任、用人善用其所长的君主。据《贞观政要》记载,李世民用人之道为:“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角,无曲直长短,各种所施。名主之任人也由是也。知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人,故良将无弃才,明主无弃士。”正是唐太宗李世民不拘一格降人才,方才有了百姓安居乐业的贞观之治。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评论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更优秀。”

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进谏,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在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洁,疾恶如仇,在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来说,我也有一日之长。”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连连称是。

从王珐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唐太宗的“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但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将这些人依其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上,使其能够发挥自己所长,进而让整个国家繁荣强盛。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林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许衡的用人之道

元世祖忽必烈在开国初期,颇感百废待兴、人才匮乏,他的一位重要谋士许衡就向他提出了“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知人不易”的观点。

许衡认为人性有易和险的区别,平易的人容易让人了解,而城府深险的人则不易了解。身居高位的统治者本就和下面的人存在很大的距离,因而很难了解他们的真实能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统治者面对的是一大批人而不是几个人,“寡则易知,众则难知,故在上者难于知下,而在下者易于知上,其势然也。处难知之地,御难知之人,欲其不见欺也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