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信-第五章

卫灵公是春秋时期卫国第28代国君,也是著名的昏君之一,他多猜忌,且脾气暴躁。但另一方面,卫灵公却擅长识人,知人善任,因为他提拔了仲叔圉、祝鮀、王孙贾三人,才使卫国的国家机器运行正常。

诸子之言:

“敬”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观念。孔子将“敬”贯彻到亲亲之礼与尊尊之礼中,主张子女对待亲人应孝敬,下级对待上级应尊敬、对待工作要敬业。《孔丛子·记义篇》中说:“孔子读《诗》及《小雅》,喟然而叹曰:‘吾于《伐檀》见贤者之先事而后食也。’”《礼记·儒行》也说:“先劳而后禄。”

在孔子看来,“敬业”是君子九思的核心。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考虑看明白了没有;听的时候,考虑听清楚了没有;脸上的颜色,考虑温和么;容貌态度,考虑庄矜么;说的言语,考虑忠诚老实么;对待工作,考虑严肃认真么;遇到疑问,考虑怎样向人家请教;将发怒了,考虑有什么后患;看见可得的,考虑我是否应该得。”

在这里,孔子将“敬业”作为君子反思自身德行的一项重要内容,他要求人们自问工作有无尽责,若无尽责又凭什么领取俸禄呢?

可见,在孔子看来,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工作事业,“敬”都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伦理修养。

延伸思辨:先出成绩,再谈待遇

孔子所说的“敬其事而后其食”也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先出成绩,再谈待遇。

孔子的说法可能会引起大家的不平,凭什么要求员工先付出而不是上司以高薪鼓舞士气呢?其实孔子的话是符合经济原理的,我们可以把老板与员工的关系理解为一种商品交易关系。员工是商品的持有者,属于卖方;老板是消费者,属于买方。因此,当然是由员工先提供商品,再要求老板付款。只有卖方拿出上等货色的商品,才能要求买方付出昂贵的价格。否则,如果拿出的是残次品,却要求按上等货色的商品价格付款,岂不是太过分了吗?

另外,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想问题,一个懂得“敬其事而后其食”的人,必定胸怀宽广,能够不计较一时的得失,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那么加薪和升职也自然会到来,甚至会成为老板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因此,与其根据报酬的多少来考虑自己要付出多少努力,还不如掉过来,通过努力工作来获取更好的待遇。

精彩典故:

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可以说,他的敬业精神已不复存在。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就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的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墙上的铭牌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当代镜鉴:对待工作,态度决定高度

在职场中,总有许多人常常抱怨自己的工作太辛苦,收入太低,干起来没有丝毫的热情和快乐。于是便总想改变现状,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其实,如果不能改变对待工作的态度,那么即使换上一百份工作仍旧不能够满意。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小镇上,一位路人问三个石匠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无可奈何地叹息说:“我每天都枯燥无味地搬石头砌墙。”第二个石匠神色凝重地说:“我的工作很重要,我得把墙垒好,这样房子才结实牢固,住起来才舒适安全。”第三个石匠则目光炯炯,自豪地说:“我的责任十分重大,这是镇上的第一所教堂,我要让它成为屹立百年的标志。”十年后,第一个石匠仍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石匠坐在办公室里画着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石匠则穿梭于全国各大城市谈生意,他成了国内有名的建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