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信-第五章

怎样搞好与君主的关系,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在那些君主专制的年代,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中国人不是常说“伴君如伴虎”吗?一向勇猛的子路心里也没底,于是他向老师请教,该如何与君主打交道呢?孔子的回答简洁明了,“勿欺也,而犯之”,不要拿谎话来欺骗他,而应犯颜直谏。不要怕他生气,也不必照顾他的面子,照直说就是了。

不过,做到这一点的确很难。因为“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后果的确是很严重的。自古以来,为民请命而致丢掉性命的大有人在,这样的人固然值得我们尊敬,但他们的行为却是极不明智的。君子要忠于上级,勇于进谏,同时也要注意在为民请命时讲究技巧,尽可能保全自身。

在现代职场中,上司也不是完人,也有可能做错事。面对上司的错误,很多人为了讨好而唯唯诺诺,根本不考虑公司的利益,这样的员工就有违“君子之道”了。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说话的技巧,像“愣头青”一样莽撞,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碰到像唐太宗那样善于纳谏的“上司”。所以,如何指出上司的错误,可是门大学问。

指出上司的错误,找到合适的时机和场合最重要。千万不要在公开场合义正辞严地指责上司,因为无论古今中外,老板的面子都非常重要。最好等上司心情好、有时间时找他私下沟通。

找到合适的时机和场合后,开头的话术也会影响着我们的“进谏”能否成功。最好先让老板知道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例如在指出错误前可以先说“我是为了公司营运着想”或“我非常尊敬您”之类的话,接着,为了上司的面子,如果能用委婉暗示的方法让上司明白我们的意思就行了。一般而言,聪明的上司都听得懂暗示,并且会感谢我们的诚恳与体谅的。

精彩典故:

比干剖心直谏

比干(公元前1092年—前1029年),沫邑(今河南淇县)人,商代贵族,他是商代以死谏君的忠臣。

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纣王即位,比干全力辅佐纣王治理国家。比干看到纣王荒于政事,就坦言直谏,并带纣王去太庙祭祀祖宗,给他讲历代先王创业之艰辛。纣王虽表面点头称是,但并不真正改过,而且更加荒淫暴虐。“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即谏不从且死,忠之至也”。比干冒着丧生灭族的危险,连续3天进宫向纣王进谏,抨击、指责纣王杀皇后、杀大臣、谪太子的过错,斥责他的暴政。

纣王无言以对,恼羞成怒质问比干:“你为什么这样固执?”比干答道:“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下官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尚尽之大义!”纣王又问:“何为大义?”比干答:“夏桀不行仁政,失了天下,我王也学此无道之君,难道不怕丢失了天下吗?我今日进谏,正是大义所在!”纣王听到这里勃然大怒,决定要拔掉比干这颗眼中钉,于是说:“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说罢,命人剖开比干的肚子,取出心肝,并向全国下令说:“少师比干妖言惑众,赐死摘其心。”公元前1029年夏四月初四,比干被纣王杀害于朝歌摘星台。

传说比干被纣王挖心以后,掩袍不语,面似土色,单骑纵马南行。他知道南行心地(今河南新乡县),就会长出心来。行至牧野荒郊,遇上一老妇人叫卖“没心菜”。比干问:“菜没心能活,人没心如何?”老妇说:“菜没心能活,人没心就会死!”比干听后,长叹一声,口吐鲜血,坠马而死。骤然间,天地皆黑,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卷土成墓,将比干尸体埋于土中,人称之“天葬墓”。今天,每到绿叶返青之时,比干的坟墓上都会长满三个叶的没心菜,传说这种没心菜,原是比干的七窍丹心化成的,墓地周围的古柏,因悲伤过度都直不起腰、抬不起头,后来都变成了“弯柏”。

如今,三千年过去了,虽然比干的躯体早已化作一抔尘土,然而比干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却永留人间、名垂青史。后人“自古拒谏之君莫甚于纣,自古死忠之臣莫甚于比干”的评价,更使我们对一代忠臣肃然起敬。

孙伏伽拦马表忠

公元618年,乱世英雄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了大唐王朝。在第五年冬天,举行了唐朝历史上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孙伏伽名列榜首。

孙伏伽看到战乱之后的唐朝还很落后,需要尽心治理,于是就对皇帝李渊说:“隋朝是因皇帝不听取忠告才灭亡的,陛下要吸取教训。再有才华的人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国事都想得周全,只有善于用人,虚心听取意见才能治理好国家。”

李渊觉得孙伏伽是为国家着想的忠信之人,于是就任命他为治书御史。此后,孙伏伽多次向李渊直言进谏,深得唐高祖李渊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