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信-第五章

慎言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涵养和修行,是一个人赢得他人信任的关键要素。所以,我们要管好自己的嘴巴,避免祸从口出。尤其是在职场中,我们与同事说话时一定要谨慎,说话之前不妨先想一想:别人忌讳什么,这么说会不会被同事误会,有没有犯哪壶不开提哪壶的错误。要知道,有些话是不能说的,尤其是在开玩笑时,更容易在无意中伤害到同事。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你在办公室里高谈阔论,议题是关于名校情结的。你感慨着名校毕业生干起活儿来就是效率高,却没注意那个普通大学毕业的同事早已经愤然离开。

你在职场中顺风顺水,年纪轻轻就已身居要职。别人向你讨教成功经验时,你总是信心满满地说:“年龄大小和能力高低并不成正比。”说这话时你并不是故意针对谁,但这话却让那些比你年长的同事感到不舒服。

你惊慌于腰上长赘肉了,于是决心减肥,中午吃饭时你对桌上的大鱼大肉置之不理,还很高调地当众宣布“正减肥呢”。然而你却没有注意到,对面那个比你胖得多的同事,恶狠狠地把盛满可乐的玻璃杯摔在了桌上。

可见,就连我们有时无心说出的玩笑话都有可能伤害到同事,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慎言”,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一旦与同事产生了误解,就要及时、真诚地进行沟通,从而化解矛盾。

7.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团队内要精诚合作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忠信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国学链接:“君子”与“小人”

“君子”和“小人”这两个词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直到今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仍然经常用到它们。那么究竟何谓“君子”,何谓“小人”呢?孔子基本上是在人格高下的涵义上把两者对举,这种对比在《论语》中有10多处。孔子认为,就为政者而言,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君子以义为上,成人之美,和而不同,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小人则以利为上,成人之恶,同而不和,是无德之人。并且孔子对为政者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诸子之言:

要理解孔子的这句话首先需要弄懂两个字:“周”和“比”。何谓“比”?“比”在甲骨文里是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典型的象形字;“周”,甲骨文里是“田”里有四点,表示把田里都种满了,因此就有周遍而没有疏漏的意思。

那么,什么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呢?

孔子说:君子和小人,固然都有所亲厚,但其用心不同,所以他们的亲厚也不同。君子用心出于公心,所为能视天下为一家,视天下人如一人。他们爱天下人,并不要求人们归附于自己;施恩于天下人,并不等人们开口求自己。因为他们待人一致亲厚,心胸宽广,从不结党营私。

而小人则不同,小人做事出于私心,所以遇到有权势的人则依附之,遇到有利益的人则接近之。或者某人与自己的意见偶尔相同,就认为此人甚好,或者感慨某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厌恶,就相互结交互为支援。他们党同伐异,厚此薄彼,全无公心。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此也有解释: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君子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这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这就是周而不比。小人呢?相反,是比而不周,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这样就不能够普遍。

孔子曾多次论述这个问题,如《论语·卫灵公》载:“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意思是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论语·子路》载:“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讲究协调同时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盲目附和。可见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

延伸思辨:合则两利,失则两伤

孔子一针见血地为人们提出了忠告:君子有顾全大局的公义观念,不为私利而拉帮结伙;小人为了私利而拉帮结派却没有全局大局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