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仁-第五章 仁者无敌:职场纵横的仁性法则

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提出了“不要轻视新人”的观点:“这句‘后生可畏’是孔子的名言,切不要轻视后一代的年轻人。从古至今,对年轻的后一代都非常重视。孔子说后来的年轻人可畏,并不是怕他,而是说值得用心培养,值得重视。‘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千万不要轻视后一代,不要以为未来的不如现在的。孔子不轻视后一代,更不轻视后来的历史,认为未来的社会不比现在差。所以他说你何以知道将来就不及我们?以人来说也是如此。不过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还没有成就的话,那也就算了,再没有什么可观的了,这也是事实。这一段是孔子在鼓励青年们努力,我们过去有一句格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是这个道理。”

延伸思辨:后生可畏,“先生”亦有可为

相传孔子到东方游历,在荆山下碰到了三个小孩。其中两个在一起玩耍,另一个小孩站得远远的。孔子对此非常奇怪,他问站在一边的小孩为什么不去玩耍。那个小孩回答说,激烈的打闹能伤害人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会伤害人的身体,退一步说,即使不伤害身体,有时也可能撕破衣服,总之没有任何好处。

孔子一行人继续前行,又碰见一个小孩用泥土堆积成一座城,他自己坐在里面,眼看孔子的车子要过来,他还不躲避。孔子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不避让车子呢。这小孩振振有词地说,他只听说过车子避城,还没听说过城避车子的。孔子只得让自己的车子绕过这座“土城”。

后来,孔子觉得小孩的话很有意思,于是又返回来询问小孩的姓名,赞扬小孩虽然年纪不大,但是知道的道理还不少。这个小孩听到孔子说自己年龄小后,有些不高兴,就反问孔子道:“我听说鱼生下三天,就能在江海中潜游;兔子生下来三天,就能在三亩地的范围内活动;马生下三天,就能跟在母马后面行走;人生下三个月就能认识父母。这些都是天地间的自然现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孔子听后惊讶地说:“好啊,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后生可畏啊!”这也就是“后生可畏”的出处。

“后生可畏”,这话自然是“先生”者所说无疑。头一个说这话的是孔子,后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是荀子,这二人自然可以称得上“先生”。后生来日方长,先生来日苦短,年龄优势首先可畏。“先生”先死,“后生”后死,这是一般规律。孔子比弟子颜渊大30岁,但是颜渊“不幸短命死矣”,死在先生前面,那是因为贫居陋巷、箪食瓢饮,生活、学习、工作条件都很差的缘故。子夏、子游、子张、曾子这些学生,比他们的老师晚生40多年,孔子去世的时候,他们才20多岁,是典型的后生。

孔子晚年已经声誉很高,为“天下”所共尊,他为何要说“后生可畏”呢?显然,他是想勉励后生抓紧青壮年时期干出点名堂,超过老师。在他看来,40岁以前,年富力强,气盛志锐,“无所不可为,无所不可成”。

孔子说这几句话,一则教人不要轻视学业未成的后生,一则勉励后生及时努力求学,因在少年时期,记性悟性都好,容易成功,到了中年,学习能力递减,五十岁以后,体力渐衰,所以无论学业事业都要在四十或五十岁前成就。但到四十五十以后,仍须继续勤学。孔子曾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圣人尚且如此,何况平凡人。

一方面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另一方面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既是鼓励,又是鞭策。鼓励“后生们”珍惜青春的宝贵时光,茁壮成长,掌握足以让老一辈感到可畏的本事。鞭策“先生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尚可奋发有为,不要因为虚度了青春年华,到中年时仍一无所成就自甘堕落,自暴自弃。

精彩典故:

后来者居上

汉武帝时,朝中有三位有名的臣子,分别叫做汲黯、公孙弘和张汤。这三个人虽然同时在汉武帝手下为臣,但他们的情况却很不一样。

汲黯进京供职时,资历已经很深且官职也已经很高了,而当时的公孙弘和张汤两个人还只不过是个小官,职位低得很。可是由于他们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加上政绩显著,因此,公孙弘和张汤都一步一步地被提拔起来,直到公孙弘封了侯又拜为相国,张汤也升到了御史大夫,两人官职都排在汲黯之上了。

汲黯这个人原本就业绩不及公孙弘、张汤,可他又偏偏心胸狭窄,眼看那两位过去远在自己之下的小官都已官居高位,心里很不服气,总想要找个机会跟皇帝评评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