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仁-第四章 以友辅仁:社会交际中达仁之道

“察”,即精明苛察,人如果过于精明就会没有朋友,因为精明的人往往容不得别人小小的过错或是与自己性格上的小小差异,要求所有人一举一动都要符合或满足自己的标准。说直白一点,就是毫无容人之量。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所以,如果在与人交往时坚持“至察”,终将成为“孤家寡人”。

延伸思辨:苛求是烦恼的根源

佛家认为,人之所以有烦恼,就是因为过于苛求,尤其是苛求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其实很多事情,太苛求又能怎样,论理论不出两重天,说真说不出二番理。

佛家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两个僧人吵了起来。原因是,其中一个说旗子在动,另一个则说是风在动。争来吵去,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禅师走过来说你们都错了,既不是旗在动,也不是风在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禅师的话是在用唯心义解释物理现象,即旗动、风动都是对的,但为此而争吵却是不对的。作为僧人,理应潜心修禅,追求解脱,而不应该苛求风吹旗动这般闲事。

其实,清风明月是大自然赐给所有人的礼物,不用花费一分钱,人人都可以欣赏,可以享受;如果我们孰视无睹,已经是莫大的浪费,若再为此而争吵,就更是自寻烦恼了。

佛理博大精深,给我们的人生启示也是深刻的。能包容者,能忍耐者,自然不会把凡尘中琐碎的小事放于心上,能不苛责的地方,装装糊涂也就过去了。对待朋友时,更要把这种境界发挥到极致。朋友是谁?朋友是我们人生路上最好、最忠实的伙伴,有时候,即使是父母妻儿也可能无法陪伴我们一生,但朋友绝对可以。所以,对于朋友,我们又怎能过于苛求,过于责备呢?如果你无法悟得其中的道理,也就无法做到宽以待人,那么,你将要面临的就不仅仅是无端生出的许多烦恼,还将会是朋友的离弃。

精彩典故:

孔子裁决

孔子东游列国,一天,他远远地看到两个猎人指手画脚,好像为了什么事在争论。孔子过去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在争论一道题的答案。矮个儿猎人说三八等于二十四,而高个儿猎人却说三八等于二十三,争得面红红赤,依然彼此不服。他们请孔子做一个裁决,谁的答案正确,对方就要付出一天所获的猎物。

孔子听后,裁决矮个儿猎人输了。对于这个结果。矮个儿猎人当然不服气,他气愤地指责孔子:“三八二十四,这是连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你是圣人,却认为三八等于二十三,看样子你只不过是徒有虚名啊!”

孔子回答道:“你说的没错,三八等于二十四是小孩子都懂的道理,你坚持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因为这种简单的问题而争论不休呢?有这个时间,你可能又打到许多新猎物了。”

矮个儿猎人若有所悟,孔子接着说:“他虽然得到了你的猎物,但他却得到了一生的错误;你虽然失去了猎物,却得到了深刻的教训!”高个儿猎人在旁边听了,也深有感触。最后,两个人都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他们共同向孔子道谢,并握手言和。

老子不驳

老子是一个生活态度非常淡然的人,他非常崇尚不较真的处世哲学。

一次,有一个人去拜访老子。到了老子家中,他看到室内凌乱不堪,心中感到吃惊。于是,大声贬损了一通,骂老子愚不可及,便扬长而去。翌日,他又回来向老子致歉。老子淡然地说:“你好像很在意智者的概念,其实对我来说,这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如果昨天你说我是马的话我也会承认的。因为别人既然这么认为,一定有他的根据,假如我顶撞回去,他一定会贬得更厉害。这就是我从来不去反驳别人的缘故。”

现代镜鉴:宽容是高明的交友之道

镜子的表面光滑平整,但在显微镜下面,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峦”。同样的道理,朋友身上有某些毛病、缺点本无伤大雅,可如果你硬是要将其放到“显微镜”下去明察秋毫、过分挑剔,那么他在你眼中恐怕是罪不容诛、无可救药了。

所以,人际交往中,有些事情过于认真和苛责就会失去朋友的信任和友谊。反之,如果能够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求大同而存小异,那么你将获得的不仅仅是友谊,还将有别人的尊敬。

戴尔·卡耐基是美国的教育专家,也是著名的成功学家,他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老手”,然而早年时,也曾犯过这方面的错误。

有一次,卡耐基与朋友法兰克·葛孟去参加一个宴会。在宴会中,有一位先生给大家讲了一段幽默故事,在故事中还引用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并补充说这句话是出自《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