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仁-第四章 以友辅仁:社会交际中达仁之道

延伸思辨:相敬如宾——中国人的夫妇之道

宾是客人,对于客人无论如何带几分客气,如果夫妻俩正在吵架,突然来了客人,一定会暂行停战,先招待客人,也许脸上的怒意没有完全去掉,但对客人一定客气有礼,这是中国人的夫妇之道。

夫妇之间,在最初谈恋爱时,不管是逛街、看电影或是吃饭,总有一方等另外一方,等候的时间如果长了,难免会心生怒气,此时一旦对方来了,总还得笑脸相迎,并且表示再等两小时也没关系。而如果结婚之后,再这样等两小时,肯定将会爆发一场家庭内部战争!所以夫妇之间,最好能够永远保持谈恋爱时的态度——相敬如宾,这样的夫妇感情一定好。不但夫妇如此,朋友也如此。扩而大之,领导对于下属,下属对于领导,也是一个道理。

精彩典故:

文人相重

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他们在杜甫父亲杜闲的家里相识,二人可谓一见如故。李白当时已经是诗名远扬的大诗人了,而杜甫还默默无闻。人们常说文人相轻,而他们两个并未“相轻”,而是“相重”。性格孤傲的李白和杜甫很是投缘。后来两人各奔东西,但有诗互相寄赠。

此后,杜甫一直处于对好友李白的思念之中,不管流落何地都写出了刻骨铭心的诗句;李白应该也在思念吧,但他步履放达、交游广泛,杜甫的名字再也没有在他的诗中出现。这里好像出现了一种巨大的不平衡,但天下的至情并不以平衡为条件。即使李白不再思念,杜甫也作出了单方面的美好承担。李白对他无所求,他对李白也无所求,这就是二人交往的距离——若即若离,皆无所求。这也印证了“久而敬之”的交友之道。

天宝十五载,李白参加了永王起兵与肃宗争夺皇位的行动,被唐王朝中央政府所迫害。此时的李白是孤独而落魄的,但是,却有一个人,对李白的认识和崇敬并没有随着朝中的舆论而改变。他写诗为李白抱不平、为其剖白辩护。而这位与李白患难见真情的诗人,正是杜甫!

闻一多先生认为李杜的相遇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一刻,或许只有老子与孔子的相遇能与之相比,并把这次相遇比作“太阳和月亮的相碰”,这两位诗坛巨匠间的忘年之谊是毋庸置疑的,两人都以他们超凡的诗才和博大的襟怀,撑起了唐代诗坛一片“高不可及”的瑰丽天空,都以其高贵的人格和真挚的友情,谱出了文学史上一段“文人相重”的千古佳话。

当代镜鉴:距离是朋友之间的氧气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歌中唱道:“朋友多了路好走。”人们也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交几个朋友总是会有益处的。

但是,朋友关系不像父子和夫妻关系那样,事关亲情和法律,也不像上下级之间,有制度和法律的约束,聚也容易散也容易。所以,交友不但要慎,而且朋友之间也应该随时保持距离,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自身,更是为了友谊的长久。

人就像冬天的刺猬,太近了刺人,太远了又觉得孤独和寒冷。古人曰:“与朋友交,敬而远之”,敬也就是保持一定的距离。俗语“过近无君子”、“有距离才会有美”,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朋友之间以诚相待没错,但这并不意味着朋友之间就应该毫无保留,没有一点隐私。

许多人常有一个错误的想法:挚友之间无须讲究礼仪,因为好朋友彼此之间熟悉了解,亲密信赖如亲兄弟,财物不分,有福共享,讲究礼仪拘束便显得亲疏不分、十分见外了。

其实,朋友关系的存续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容不得半点强求、干涉和控制。彼此之间情趣相投、脾气对味,则合、则交;反之,则离、则绝。朋友之间再熟悉、再亲密,也不能随便过头、不恭不敬,否则,默契和平衡将被打破,友好关系将不复存在。

在文坛中,流传着两位世界级文学大师的故事,能让我们更好地明白距离对于友情的重要性。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巴尔加斯·略萨则是近年来被人们说成是随时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西班牙籍秘鲁裔作家。他们堪称当今世界文坛最令人瞩目的一对冤家。他俩第一次见面是在1967年。那年冬天,刚刚摆脱“百年孤独”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应邀赴委内瑞拉参加一个他从未听说过的文学奖项的颁奖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