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作文网  小荷作文网 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 单元作文 英语作文 格言名言
好词好句 小荷之声 报刊采用 作文论坛 日记本 聊天室 注册会员

小散发表的所有评点 会员须知
(以下内容仅表明网友观点)
小散(来自 125.86.104.*)于 2024-11-1 20:14:33   
对《满穗(下)》发表评论
有关大事年表:
崇祯9年(1636)
2月:山西旱灾虫灾
3月:山西、河南饥荒
4月:皇太极称帝,国号大清

崇祯17年(1644)
1月:李自成称帝,国号大顺
2月:京师拒绝南迁
3月:4日宣召吴三桂进京勤王,15日大顺破居庸关,19日崇祯于煤山自缢
5月:福王于应天府称帝,年号宏光,后世将此后一系列的明朝抵抗政权统称为南明政权

弘光元年(1645)
4月:多泽破扬州城,史可法殉国
5月:清军破应天府,南京沦陷,弘光政权灭亡
小散(来自 119.85.172.*)于 2023-12-14 19:56:19   
对《不可解的我的一切》发表评论
我认为两位主角都是生理男性,我认为这是小众伪娘题材
小散(来自 171.115.219.*)于 2023-8-16 8:20:13   
对《银色的自行车》发表评论
想给作者提一个意见,叫做时空交错不等于故事杂糅。
1.在故事的开头,主角还在盯着自行车陷入回想,这里还是有能够提示读者时空变化的词语的。但到了文章末尾,毫无预告的,主角就摸到了自行车,因为没有时空变化的提示词,我无法确认主角是在过去摸到了车还是在当下摸到了车。假如是在当下摸到了车,没有任何内容来解释主角是怎么摸到车的。我个人认为,哪怕想不费笔墨去表现一种“不自觉地”的状态,也至少要插一句“不自觉地”这样的词语去解释。而如果你想以掉漆为线索,讲明主角摸的还是自己的车,那么你应该在文章开头就对主角自行车进行一个较为细节的描写,突出这个掉漆的线索。以让读者在文章末尾时可以回头找到印证。
2.完全隐藏了你要表达的东西。在我看来,文章是一个阔少可怜小弟送他个自行车,但小弟仇富感觉自己被金钱绑架有点恩将仇报,丢了车又想再偷一个去交差的故事。
3.内容太多太乱。文中有许多不必要的描写,硬堆积了字数,且对行文的发展没啥帮助,反而让读者对文章深层含义的解读产生误解,造成障碍。
个人建议,如果想增加字数,就开门见山,写自行车是朋友偷来送我的,后面再怎样内涵也不会影响读者的理解。如果想内涵,就要精简关键点的字数,让内涵短小精悍,一眼能看完,且看几遍能看懂。
在我看来,这篇文章不如征文里的另一篇写“多个我断一场我的案”的故事。作者还需要再精炼自己的语言逻辑,或者养成反复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个人评分7/10
不可能的声 于 2024-7-18 14:33:00回复如下: (奖给发言者 5)
呜哇,我好幼稚……
小散(来自 171.115.217.*)于 2023-8-14 17:18:14   
对《电磁波之眼》发表评论
看了两遍,大概看懂之后发现评论区已经有人解读了,我的理解也大差不差。大概就是主人公不同时间点的切片的会晤以及对我的一个多方面的点评。
文中致敬了一些经典,例如《无人生还》里的那句“He went and hanged him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总的看来文章没有什么毛病,且文章最后一句颇有”如获新生“的感觉。文章以第一视角里小学生的”我“出发,比较破碎的还原了一个”未来“的不美好结局,最终又回到小学生的”我“,寓意一切还可以重新开始。但我个人认为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各个片段过于破碎且没有过多的暗示,以至读者于很难能够理解到文章所想塑造的这种超我意识感。我的建议是可以考虑再多加一些字符,可以是意识流的内容,可以像马尔克斯那种风格,或者也可以是更加干净简洁的暗示,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这些角色”混为一体“的感觉。
个人大概会给出8/10的分数。
小小瓦多迪 于 2023-8-15 16:06:00回复如下: (奖给发言者 5)
谢谢大佬点评^O^
小散(来自 171.115.217.*)于 2023-8-14 16:41:54   
对《银色的自行车》发表评论
我看了三遍,愣是没看懂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
希望作者能够在留言里稍稍说说这篇文章。
小散(来自 111.181.4.*)于 2023-8-14 16:02:56   
对《童年》发表评论
通篇读下来,感觉这篇文章有点跑题,总之我是没有太看出来“错位”在哪里,所以首先会给我留下一个货不对板的印象。
从文章本身来说,是一个常见的记叙文。作者以在超市买本子为契机,记叙了小时候纠缠母亲买贴纸的故事。最后表达出自己对母亲向我妥协的那种幸福感的怀念。中心思想看上去有些颇为意外,我在最开始本以为作者会以“母亲与我和我与女儿”两对母女来体现一个“错位时空”的思想,然后通过描写自己儿时的无理取闹和后来女儿的无理取闹,从“我”这一双重身份的角色的情感出发去表达一种关于“母爱”的感情。但文章并不按套路出牌,并没有做任何处理,就是平平淡淡的写了一件小事,这必然导致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存在一定问题。
总的来说,介于作者的年龄,能够毫无漏洞的写一篇条理清晰要素齐备的作文已然实属不易。所以综上考虑,我个人会给出一个较为中间的评分。
个人点评:5/10
一瓣馨香 于 2023-9-2 18:30:00回复如下: (奖给发言者 5)
谢谢
小散(来自 125.86.109.*)于 2023-7-5 23:31:48   
对《闭环》发表评论
还曾经和你写过信。
回信我都还留着。
小散(来自 171.44.127.*)于 2022-8-4 11:26:48   
对《善良》发表评论
说一下我个人觉得不妥的地方。
1.有些句子的阅读性不强,读起来总感觉少了些什么。例如第一段:“那是一个傍晚,我步行在回家的路上①。天空蒙上了黑色的幕布,黑暗包裹着那一点点昏暗的灯光②。我不禁加快了脚步——马上要到家了
一共是三句话,非常合适的交代了时间地点,以作者本身的水平来说是合格的,但我个人认为缺少了一些字词来让三句话更加通顺。原文中,②句是对①句中“傍晚”的详细描写,也是③句中“我想快点回家”的原因,但这样的承接关系被句号隔开了。隔开并不是错误的,但会给读者的阅读理解制造障碍。其次,①句中用的“那是一个……”,那么后续的文字应该围绕着“那时”这个时态来展开,但很显然通读全文,作者应该是以“此时”的时态来叙述的。那么我建议不要以“那时”开头,只要很自然的写“我趁着夜色步行在回家的路上”就可以了。
然后,再把逻辑关系捋顺,可以修改成:“我趁着夜色步行在回家的路上,身后的天空宛如落下的巨大幕布,正一点点包裹住本就昏黄的路灯。我朝着家的方向加快了脚步,我想赶快回家,想赶快逃离这黑色巨口的吞噬。
2.有些句式使用的不太正确。例如第三自然段的“也许……也许……;亦或……”,一般来说是不这样用的,因为读起来并不通顺,同样的也不要用“;”来隔开。可以改成“或(或许)是……,或(或许)是……,亦或是……”。
3.标点符号使用问题。“;亦或是好奇心作祟,那身影对我似乎有着无穷的吸引力——我要过去一探究竟!首先原句的“;”应该改为“,”,其次其中“那身影……”是用作“亦或是……”这一部分的解释说明的,因此破折号应该放在这里用于解释说明。而“我要过去……”是顺承前文的,不是解释说明,应该用“,”连接。
4.立意有点模糊。如果说用词用句都是小问题的话,那么文章的中心思想模糊是非常严重的大问题。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想表达的是“以善换善”,并且把老人塑造成了一个“先恶后善”的人物,但是前后的对比不够激烈,过于平淡无奇,就导致读者认为“二人是互相帮助”,当然,这种立意未尝不可,但显得有些单调呆板。没有矛盾和波澜的故事就需要作者拥有强大的笔力来将场景、环境、人物刻画到细致入微才行。考虑到作者年级,我认为作者可以尝试在写作前列下行文大纲以辅助故事情节的构思。
5.关于写作练习,可以考虑先从阅读和摘抄开始。可以选择一些名家散文,甚至是高考作文选来提升自己的阅读量。可以不用看初中作文,初中作文并不能帮助你有多大提升。
希望作者能够多多练习,多多思考,争取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不可能的声 于 2022-8-4 13:11:00回复如下: (奖给发言者 5)
谢谢大佬点评!
小散(来自 171.44.127.*)于 2022-8-3 10:54:35   
对《她与我的故事》发表评论
80%为真实事件,改编自我的高中经历。
已经过去六年了,突然又想起她来。
愿各自安好。
小散(来自 171.44.88.*)于 2022-7-23 1:00:47   
对《突然》发表评论
穿越灯影与夏日雨夜里独有的雪色,
年轻的心从未比现在更讨厌第十三日的黎明。
客人伸出手触摸向最后一盏街灯,
仿佛短暂的物质和远方的情人都不如此刻的光晕温柔。
小散(来自 119.85.172.*)于 2022-5-22 1:52:29   
对《钝角》发表评论
“全都是中文,但无法解读出任何含义。”——《钝角》
小散(来自 119.85.172.*)于 2022-4-9 10:23:19   
对《见字如面》发表评论
我觉得这种题目的征文,人和人的想法很自然的就分成了两派。
一派人,似乎已经被社会的毒打折磨妥协,想平平淡淡,多活一天就是胜利;另一派人,还是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还想着未来可期,前程似锦,要奋起追梦。
但我真的很高兴你还在充满幻想,喜欢写诗的人果然是永远年轻的。
人生难免落俗,浪漫至死不渝。
枫残 于 2022-4-10 10:24:00回复如下: (奖给发言者 5)
浪漫应该至死不休~
小散(来自 119.85.172.*)于 2022-4-9 9:35:49   
对《憧憬——写给N年后的自己》发表评论
我就来挑挑刺哈。
1.有些用词不太恰当。例如:在这混乱而又祥和的世界”
混乱而又祥和,虽然可以理解你想表达的含义,但这样的用词不太好。
2.符号不太恰当。例如:被“学习”这个“重担”压着喘不过气来。
这里的学习和重担不需要加“”,直接是:被学习的重担压着喘不过气来。就可以。
3.人称代词不太恰当:最好不要用指代自己,用就好。
4.最后两段的碎碎念可以删掉,如果一定要保留,最好改一改。太过口语化了。

虽然是小学六年级,但是我认为在这个年龄段写作水平还是有进一步上升的余地的。可以多看看优秀作文选一类的书,希望你能常爱写作,更进一步。





叶欣灵 于 2022-4-9 11:38:00回复如下: (奖给发言者 5)
谢谢!
小散(来自 223.77.178.*)于 2021-8-9 1:45:25   
对《雨下之前》发表评论
夜忆-高中作文-小荷作文网 (zww...)
有意无意的想到了曾经也写过故乡的这条河,只不过写这篇的时候我还是个高中生,现在一晃都已经大学毕业了。感觉无论什么都变得支离破碎,包括这座城市,包括我自己。
把今天的文字与过去的这篇对比看来,只感觉物是人非。
小散(来自 223.77.178.*)于 2021-8-7 21:43:19   
对《脊背上的荒原(诗歌版)》发表评论
接着我要说一下对于平衡音乐性而言很重要的文字的平衡性。歌唱是有轻重缓急的,而不同的节奏何旋律意味着不同的字数与平仄关系。现代诗,我们大可不必过多讲究平仄,但读出来的字符数目是不是应该趋于平衡或规律?换句话说,每一句话是不是要考虑文字表达的情感从而合理的安排阅读的流畅度?
经此一来,反复与平衡就是现代诗应在阅读方面需要注意的点。
我且举几个大家高中学过的文章做例子: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这两个例子里,诗歌的节奏(具体的以字符数反应)和词性是反复且和谐的,在雨巷中,这种反复并不是完全的,但它的每一句都是平衡的,字符不会过多,也不会太少,词性的断开也是在动名词间,名词名词间断开,并且没有分割因果关系。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一段是一个5\7\7的节奏,那么为什么我不能断成: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那是因为这样一来,就变成了3\9\7,这个节奏和上一段的7\7\6不对应不说,让全文本来打算营造的缓慢的柔和的气氛,因为这个9的出现而不得不加快语速,破坏了整体氛围。
再别康桥更不用说了,非常工整的反复。
如果说这种富有规律性的平仄我们暂且不要求,但这种规律性的反复节奏如果也不要求了,那么敢问这诗歌要如何读起来?读起来难道不会觉得难受吗?读着难受的文章,你会觉得是一篇好文章吗?
然而这片苍凉的荒原
没有非洲野兽狂奔的粗犷
亦无西北寸草不生的寂寥
却仍在这天地之间劈下
一道道浓墨重彩的伤痕
化作了沉默的呼喊,是刺痛双眼的风
那是人的脊背无限的延伸
所够成的有形而无边的漠然与寒冷
这样稍微调整一下,你再读起来看看有什么不同。
然后是不太起眼的逻辑问题。前文写道:人的脊背的延伸。那么自此开始就应该点明主题,但是你硬是要托到莫名其妙的第三部分,给一个生硬的转折,然后才在第四部分开始写中心思想。不自然,不灵动,给我的感觉就是在“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是第四部分也迟迟不把高潮亮出来,硬是要再弄个第五部分,看上去好像是层层递进,其实就是阉割高潮。更不要说,你后文所说的思索,前言不搭后语。看的写出来你想写一种表达“人的努力与负重现实的对抗,但结局总是失败,于是就放弃自己的意思”,但你后面并不是是在贬低,而是在抬高,是说这种自我放弃其实是对他人的支持和关爱,那就有点不对了。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再最后一部分说:“种花”呢?不应该继续赞美沉沦吗?
看到后面,哦,明白了,不是赞美自暴自弃,还是赞美要继续抵抗冷漠,但是这样一来你的前后难道不是矛盾的吗?
我又看了看,似乎也不是这个意思,你可能是想说“他人对自己的冷漠”,那就更离谱了,荒原如果是他人对自己的冷漠,怎么是自己来种花?哦,原来是要让人人拥有发现别人美的眼睛,这样就可以看见荒原上的美丽了,那这难道不应该是“人人眼中有一片荒原”吗?
最后我再强调几句这个诗歌的精品问题。我从15年叫唤到现在,诗歌推精要慎重再慎重,考虑周到再周到。诗歌网络化的结果就是人人都可以“写”,而我们的评委们似乎认准了“只要我看不懂就是好诗”这一规则,推精原因永远是“有意境,有深度,用词优美,灵动脱俗”,甚至是不评论。试问,哪里有意境,何处有深度?什么词优美,什么调灵动?
对于类似的评论与赏析,我举个例子。
对于小荷的诗词到底要到什么程度才应当考虑推荐精品,我也不照本宣科搞什么金科律令。我就指几个老前辈说。暗夜之风,蓝色追风鸟,闪烁的流萤,这些人的诗歌可以看看,人家的用词,格律,故事都是怎么拿捏的。
还有就是,希望特聘们不要见文章就推精品,好像说是自己现在的实力写不出来了那就是好文章了。建议通过作者的年纪比对,再和同年级的其他人的文章比较看看。甚至说作者的文章是不是放在更小的年级才能算得上好文章。虽然这种方式麻烦,不如直接“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推精”来的舒坦,但是这对作者,对自己,对过去二十年躺在精品区的所有文章都是一个交代,一个负责的交代。
仅此。By散
山醴 于 2021-8-8 22:00:00回复如下: (奖给发言者 5)
非常感谢您的指点!没想到有生之年还可以收到这么长的评论!以及,我坦白,在写这首暂且称为“诗”的文字时,确实对于诗歌不太了解,就贸然以诗的名义展示这个四不像,这是我对文学的不严谨,在此郑重的道歉。我以后会更抱有敬畏之心在文学的殿堂继续学习,努力积累文学知识。同时,您的贫困我皆加酷置顶,希望以此警示后来者,要对文学更加的敬畏。最后,再次非常感谢您的指点!
小散(来自 223.77.178.*)于 2021-8-7 21:42:22   
对《脊背上的荒原(诗歌版)》发表评论
我举一个原文的例子:
这片荒原
不是非洲野兽狂奔的粗犷
不是西北寸草不生的寂寥
而是
人脊背延伸出的
有形状无边界的冷漠
原句是这样说的,试问读者和作者阅读的时候是如何的读法。
这片荒原,不是非洲野兽狂奔的粗犷,(也)不是西北寸草不生的寂寥,而是人脊背延伸出的有形状无边界的冷漠。
想必这样阅读才是通顺的吧。
请问,单单把这个“而是”拿出来,是要做何呢?是要在他人运气的时候故意卡一下,让读者喘不上气来吗?敢问这样的短句,音乐性何在?

山醴 于 2021-8-8 22:03:00回复如下: (奖给发言者 )
不好意思,上一条有错别字,应该是“您的评论”。我以后会更加严谨的!
小散(来自 223.77.178.*)于 2021-8-7 21:41:54   
对《脊背上的荒原(诗歌版)》发表评论
我是不太清楚为什么小荷现在诗词歌赋的推精已经随便到这种地步了,实在是有点让人看不下去。我并非故意来针对找茬,我本来也不清楚这些个事情,是有人特别跟我提到说有这么篇文章来让我看看,那我就来看看,看完之后,不得不说,我大为震撼。
“原来只要把一句话通过回车分开,那就是诗了!”
真是好噫!
诗歌最讲究音乐美。无论是国内的古体近体,还是国外的五行、十四行,甚至是日本的骈文俳句,无一例外是要讲究音乐性的。一唱三叹,宛转灵动是关键。当然了,有人要说“这现代诗是不讲格律的”,那请问,可有诗歌是违背常人的阅读方法,把成句的段落拆成零零碎碎的词语而作成的吗?
小散(来自 119.85.172.*)于 2021-5-30 18:08:41   
对《我为什么而读书》发表评论
文章整体还是不错的,但是有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比如:
“正因为有了知识你就拥有本领拥有智慧,而此时的你已经能够掌握自己的人生了,所以才会对未来有着无比强烈的期待,所以我也因为对未来的期待而读书。”
这一部分里存在着语病。虽然句子结构上是使用“因为……所以”,但这个结构中嵌套了“……就……,而……”,这是不合适的,因为句子的语言逻辑出了错误。
1. ……就……,这个结构的前后逻辑是表因果的顺承关系的,比如:“努力学习,就会考上好大学”,语言逻辑相当于:“因为努力学习,所以考上好大学”。这本来是没什么错的,但你的句式里还用了“……,而……”,这个结构是表示前后转折的,比如:“他赢得了荣誉,而失去了生命”。而你的语言逻辑很明显是想表达:“拥有智慧,才能掌握人生”,前后的逻辑是顺承的,这里用“……而……”句式就不好了。
2. 将“……而……”改为“……而且……”或者“……并且……”也不太好,虽然这样的改动修正了语言逻辑上的顺承关系,但句式过于复杂,而且读起来绕口,不美观。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在一个句式里重复的嵌套逻辑关系。短短的两个逗号间出现了三次顺承逻辑,这非常影响句子语意的通顺程度和阅读的观感。要尽量避免。
3. 一般而言,学生时代的文章中是非常忌讳“第二人称”的出现的。首先是第二人称很容易带有一种“命令”的口吻,会让读者不适,影响整体的感官。其次是这类用第二人称指代的方式可以改写成第三人称来避免产生叙述口吻上的麻烦。例如:“正因为有了知识就拥有本领拥有智慧,而此时的已经能够掌握自己的人生了”可以改写为:“正因为人们通过阅读获得知识来增长本领拥有智慧,从而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
文章里面类似的小问题希望你能改正,并在今后的写作学习中避免。不要因为一次的受挫而放弃。写文章如同冶金,钢铁需千锤百炼才能坚固,文章也许反复推敲才能出彩,多多练习,多多写作,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
ALEXEA 于 2021-5-31 21:01:00回复如下: (奖给发言者 5)
小散(来自 119.85.172.*)于 2021-5-24 17:15:36   
对《若我掉落》发表评论
灵感来源于歌德的《An Elegy on the Death of a Mad Dog
小散(来自 117.150.117.*)于 2021-2-3 17:38:15   
对《亲密关系》发表评论
推荐精品:回复楼下的:最后的孟婆汤变成清水应该还是想说主人公并非开头所说的那样没心没肺(把亲密度稳稳地控制在80),而是要证明主人公还是爱的(指第一部分里暗示的主人公的亲密值曾经回跳到了100)。所以主人公没能遗忘前世(不论是孟婆自己换走了汤还是感叹主人公喝完汤之后居然什么都没忘而怀疑这汤变水了,总之主人公没能忘记)。


小荷作文网 电子信箱 xhzww@126.com
为防止垃圾邮件,邮件标题前面加"作文"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