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下册/第四卷/第二部

“瞧,我们总是这样,一切都是颠倒的。”塔鲁季诺战役以后俄国军官和将军们都这么说——就是现在人们也还是这么说,让人感觉好像其中有一个愚蠢的人把这一切搞颠倒了,要是我们就不会这样做了。但是,这样说的人要么不了解他们谈论的事情,要么是故意欺骗自己。任何一场战役——塔鲁季诺战役、波罗金诺战役、奥斯特利茨战役——都没有像其指挥者预想的那样进行。这是最主要的特征。

无数不受束缚的力量(因为人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比在决定着生死之事的战斗中更加无拘无束)影响着战役的发展趋势,而这种趋势永远不可能提前预知,也永远不会与某一方面力量的趋势相吻合。

如果有许多同时出现而又方向不同的力量作用于某一物体,那么该物体的运动方向就不可能与其中任何一个力量相吻合;而往往是朝着居中的最短的方向运动,这在力学中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如果我们在历史学家,尤其是法国历史学家的著述中看到,他们笔下的历次战争和战役都是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进行的,那么我们从中能够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这些描述是不确切的。

塔鲁季诺战役显然并没有达到托尔希望军队根据作战部署依次投入战斗的目的,没有达到奥尔洛夫伯爵想要俘虏缪拉的目的,也没有达到贝尼格森和其他人期望一举歼灭敌人一个军的目的,没有达到军官要投入战斗且立功的目的,也没有达到哥萨克人要缴获比其实际缴获的多得多的战利品的目的,等等。但是,如果目的就是实际完成的那些事,是当时的俄国人的共同的愿望(把法国人赶出俄国并摧毁他们的军队),那么完全显而易见的是,塔鲁季诺战役正是由于它的许多不合理之处成为了那个时期的战争所需要的。很难想象也想象不出这场战役会有比实际出现的结局更合理的结果。费力最小,造成的混乱最大,损失最少,却取得了整个战争中最大的成果,俄军在这种情况下由退却转为进攻,法军的弱点已暴露无遗,对拿破仑军队开始逃跑予以推动。

拿破仑在莫斯科会战中取得辉煌胜利后进入莫斯科;这次胜利是无可怀疑的,因为会战后战场留给了法国人。俄国人撤退了,放弃了首都。粮食、武器、弹药充足并且拥有无数财富的莫斯科——落到拿破仑手里。比法军兵力少一半的俄国军队在一个月内没有做任何一次进攻的尝试。拿破仑的处境再优越不过了。要想用双倍的兵力猛攻俄国军队残余并将之消灭,要想达成有利的和约或者在遭到拒绝的情况下进军威逼彼得堡,甚至在受挫的情况下要返回斯摩棱斯克、维尔诺或者留在莫斯科,总之一句话,要想保持当时法军所处的这种优势地位,似乎并不需要特别的才能。为此只需做最简单、最容易的事:制止军队抢劫,准备能在莫斯科搞到的全军过冬用的衣物,用正当的方法征集在莫斯科储备的足够全军用半年多(据法国历史学家记载)的军粮。然而,拿破仑这个天才中的天才且执掌着指挥军队的权力的人,正如历史学家所证实的那样,在这方面却什么也没有做。

他不但在这方面什么也没有做,而且恰恰相反,他利用自己的权力从可供他选择的所有方式中选择了最愚蠢、最有害的做法。当时拿破仑可以做到的有:在莫斯科过冬,进军彼得堡,进军下城,向北或向南面沿后来库图佐夫走的那条路撤退——但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比拿破仑的选择更愚蠢更有害的做法了,即在莫斯科停留到十月份,容许军队劫掠城市,然后犹豫不决,不知该不该在莫斯科留下城防部队,接着就退出了莫斯科,朝库图佐夫靠近,却没有展开战斗,而是向右方转移,行至小雅罗斯拉维茨,又没有尝试突破的机会,没有走库图佐夫走的那条路线,而是沿着被破坏了的斯摩棱斯克大道朝莫扎伊斯克方向行进,想象不出比这更愚蠢、对军队更有害的做法了,其结果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要是让最有经验的战略家假想拿破仑的目的在于毁灭自己的部队,他们就会想出另外一些行动,同样会毫无疑问地、不以俄军采取的所有措施为转移地彻底毁灭法国军队,就像拿破仑所做的那样。

天才的拿破仑做到了这一点。但是要说拿破仑毁灭自己的军队是因为他希望如此,或者说是因为他十分愚蠢,这都是不正确的,这就像说他把军队带进莫斯科是因为他想这样或者说是因为他十分聪明和富有天才一样。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他个人的并不比每一个士兵的活动更为有力的活动,只是吻合了现象发生的那些规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