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智(7)

人最怕的是没有志气,它使人失去了面对现实和挑战困难的勇气。与此相反,希望却能燃起坚强的意志,它能使那些暂时陷入困境的事物重获生机,欣欣向荣。如果一个人的心灵充满阳光和希望,那他一定可以让自己的生活自由而快乐。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种种挫折和痛苦,它有可能来自自身,也可能是因为外界的影响。当我们处于坎坷挫折的境遇时,很多人会神情沮丧,甚至感觉生命已毫无希望,而具有成功潜质的人却不会这样。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在精神上屹立、思想上超脱,才可能从绝境中看到希望,求得生机。一个能够在周围事物与自己相背时仍然选择坚强的人,必定有一颗坚韧的心。选择坚强,是我们摆脱困境、谋求成功的根本。

每个人都应该让自己拥有坚持的品质,因为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有句话说:十九次失败,到第二十次获得成功,这就叫做坚持。所以说,坚持在于不间断地努力。

有些人常常怨恨自己技不如人,但只要静下心,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历程,就会发现,自己一直没有坚持把某项事情做到底过。这可能是因为很讨厌单调,所以做事常常半途而废。而这,正是成功的大忌。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并不是十分困难,只是需要我们的毅力和恒心。

《周易·乾》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无论是想在社会上安身立命,还是想实现宏图大志,都需要坚持努力,自立自强。要想真正做到这些,需要遵循以下三个条件:

1.要自觉。做任何事情,尤其是要实现自我设定的目标时,只有自觉,才能主动,只有主动,才思进取。

2.要勤奋。有了勤奋,才不会满足,只有不满足,才能保持旺盛的斗志。

3.要有毅力。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没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只会半途而废。

南非总统曼德拉说:“人生最美的光环不在于一时的成功,而是失败后还能再站起来。”人生就是如此,风风雨雨,充满曲折,在我们陷入低谷时,就要学会及时激励自己,给自己不怕挫折的勇气,让自己继续努力,让自己发奋自强再次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

择邻而居,择友而处

子曰:“里仁为美,择处不仁,焉得知(智)?”——《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民风淳厚的地方是最理想的;一个人选择住处而错过了民风淳厚的地方,怎么算得上明智呢?”

国学链接:孔子用于评价的标准

孔子用于评价的标准大概有几个词,最高的是善,其次是美。然后依次为言、蔽、过、不善、恶。“言”在《论语》里代表值得称赞的德行,德行是可以说出来被称赞的。“蔽”即遮蔽,就是说被某些东西所蒙蔽,以至于不太了解。“过”即过而不改的“过”,是比较轻的过失。“不善”已经是善的否定,要受到批判了。“恶”即恶人,坏人。

诸子之言:

在古代“里”是指居住的地方,“仁”即民风淳厚,这是许多人走在人生正途上的效果。“仁”也有“真诚心意”的意思,是就个人而言;人与人以真诚心意来往,所形成的即是淳厚风气。“美”兼具道德含义与欣赏评价,因此译为“最理想的”。

“美”是最接近善的,往往是指善的效果。譬如,一个人经常行善,他的言行往往会显出一种美感,因为有“仁”的味道。经常行善的人,在家孝顺父母,出外帮助别人,与大家都能好好相处,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人一举手一投足都很值得欣赏。

所以,美是因为其行为符合善的要求——“里仁为美”,使社会风气都显得让人看了很愉悦,当然是理想的居住地了。

延伸思辨:美在心灵

孔子认为,同品德高尚的人住在一起,是最好不过的事。如果选择住处时不顾环境,就算不上是聪明人。环境是重要的,是人才成长的决定因素。以德为邻,依仁而居,择善而处,古风如此。风俗教化影响至大,不容忽视。远亲不如近邻,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恭亲睦邻,是历来为人们所奉行的美德。因此个人品德的修养既是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环境有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仁德的人相处,耳濡目染,自然会受到仁德的熏陶;反之,就会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所以才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