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27—107),字仲任,东汉著名思想家。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自称出身“细族孤门”,父、祖曾与豪族对抗。二十岁左右受业太学,师事班彪,但不守一家之言而好博览各家之说。一生除做过几任小官外,大部分时间以教书为生。著有《论衡》、《养性书》(已佚)等。
诸子之言:
诚,原指胸怀坦荡,真实无伪。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荀子曰:“天地为大,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不诚则疏;君上为尊,不诚则卑,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至诚则无他事也。” 《中庸》曰:“惟天下之诚为能化,君子诚之为贵。” 《大学》曰:“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周敦颐说:“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由此可见,古人把“诚”作为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准则,认为“诚”乃为人之本。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是在《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古人对“诚”是很重视的,早在《中庸》里就对“诚”做了全面而完整的论述,建立了一个以诚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提出了“君子诚之为贵”的命题。“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是自然的道理,万事万物的本末终始都离不开它,没有“诚”,就没有万事万物了。所以,君子把“诚”看得特别宝贵。
延伸思辨:请将不易,激将获助
请求别人心甘情愿地帮助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我们诚心诚意去请求别人帮助,结果往往遭到白眼与不耐烦。说实话,只是一味地“软”,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这时采用激将法,以言相激,说不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激将是以语言信息的反作用力作为刺激,激起对方按照说话人的意向说话或回答问题,这就是俗话说的“请将不如激将”。说到底,人是感情的动物。所以在求人帮忙中,必须想方设法调动感情的力量,来激发对方的积极性,调动其热情和干劲儿。
当然,激将法是要讲究分寸的,锋芒太露和过于苛薄的语言,容易使对方形成对抗心理;而语言无力,不痛不痒,则又难以达到效果。因此,在使用激将法时,一定要注意自己语言的适度。
精彩典故: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百万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将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刚开始换牙,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有一个聪明的老头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年老体衰的这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何必愁挖不平呢?”河曲那个聪明的老头无言而对。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便没有高大的山阻隔了。
宋就以诚感人
先秦时期,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