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智(5)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凡事保持多听的习惯,不可偏听偏信,只凭一面之词就下定论,更不可轻易动怒,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当然,要多听,还要善于听,听了以后还要多思多想多分析。其实,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事都要尽可能地客观全面,这样才能获得更加和谐的相处环境。尤其是在工作中,更要注意这一点。

身为领导者要鼓励下属说真话,提意见,给他们畅所欲言的机会,这样,自己才能吸纳到各方面的观点,兼顾各方,做决策时才能使决策全面而且切合实际。

唐太宗在位初期,从谏如流,当时涌现出一大批如魏征这样敢于进言直谏的大臣,因此,唐太宗就能听到更加客观、全面的信息,他做出的决策自然就正确了,于是,就有了“贞观之治”的升平局面。

作为管理者每天要处理很多事情,也要做出一些重要的决断,而来自不同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也会很多。因此,管理者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听取并筛选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兼听”就是既要听正面的意见,也要听反面的意见;既要听赞扬的意见,也要听批评的意见。管理者不仅要虚心接受建议,而且更要侧重于听取不同的意见,绝不能把反面意见当做耳旁风,更不能对其进行责罚。

从管理角度来说,多听听反对的意见,可以团结持不同意见的下属,为他们的意见找到一个合适的表达渠道,这也有利于化解团队的矛盾,协调团队的合作性。而对于能干的下属来说,领导乐于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们有自己的纳谏之门,他们就会更积极、更大胆地献技献策,会更具责任心地纠正领导的过错,更自觉地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与之相反,如果领导一听到反面意见就大皱眉头,不能接受下属的建议或批评,不参照他们的正确意见、方法、策略,甚至对献策的人不假辞色,下属的积极性就会受到限制,这也不利于整个团队、整个公司的发展。总之,偏听偏信,固执己见是做领导的大忌。

兼听各方让自己耳聪目明还要注意:领导者广泛纳谏,多听取反面意见十分有必要,而且听取后一定要采取实际行动对自己的失误之举加以改正。秦始皇错下逐客令,但听到李斯的进言后,不但没有因其尖刻的指责恼羞成怒,反而立刻收回成命,挽留人才,并广招天下贤能,争取得到天下有志之士的忠心,帮助他实现秦国的统一。所以,对反面意见不仅要听,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错误决定要及时改正。

现在社会的人才流动十分频繁,“跳槽”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果领导不能听取不同的意见,下属就会认为他在组织里不受重视,他们中能力强的人就会跳槽。而人才的损失是一个企业最大的损失。此外,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也没有一件事可以片面成立,要想把事情做得更好就要尽量兼顾全面。而所谓的兼听,也是很好的沟通方式,良好的沟通正是现代企事业单位竞争的基本条件。

借力而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译文: 站在高处挥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别人很远就能看见你;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觉得很清楚。骑马的人,自己跑得并不快,但可以到达千里之外;乘船的人并不一定会游泳,但可以穿过江河。君子并非智慧异于常人,只是善于利用事物而已。

国学链接:关于《荀子》

荀子思想虽然与孔子、孟子思想都属于儒家思想范畴,但有其独特见解,自成一说。荀子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孔子、孟子在修身与治国方面提出的实践规范和原则,虽然都是很具体的,但同时又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孔子竭力强调“克己”、“修身”、“为仁由己”等。孟子则以“性善”为根据,认为只要不断扩充其“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即可恢复人的“良知”、“良能”,即可实现“仁政”的理想。

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则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