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信-第三章

交友要坚持“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不能只讲关系不讲原则、只讲义气不讲是非,更不能把朋友间的友谊关系异化为金钱利益关系。因“利”而勾结者,不能叫“朋友”,只能叫“朋党”。这种人,因为唯利是图,所以利益一致时便狼狈为奸;无利可图时便作鸟兽散;一旦利害冲突便反目成仇,哪里还有“情谊”可言?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应该结交的好朋友呢?朋友之交贵在诚信,要交那些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能够推心置腹、以诚相待的朋友。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正的友谊必须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那些“一面之交”、“酒肉之交”是不可取的。患难之中才能见真情,朋友之间的友谊不是靠甜言蜜语来维系的,能在关键时刻给我们以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能够在我们犯错时劝我们悬崖勒马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己虽然人人渴望,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疏忽了对朋友的选择,只有慎择而后诚交才能获得真正的朋友,才能让友谊在我们的人生画布上添上美丽的一笔。

3.以诚相待,真诚是友谊的生命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势,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国学链接:左丘明其人

左丘明是春秋末期史学家。鲁国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或略早于孔子。双目失明,故后人亦称盲左。相传曾著《春秋左氏传》,多以史实解释《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讫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又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诸子之言:

钱穆先生对孔子的这句话解释说:“说好话,装出好面孔,搬动两脚,扮成一副恭敬的好样子,求取悦于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亦认为是可耻。心怨其人,藏匿不外露,仍与之为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亦认为是可耻的。”

“巧言令色足恭”之所以成为贬义词,是因为有这类表现的人物缺乏诚意仁心,不仅无仁无德,而且乱德、贼仁。这与建立在真诚仁义基础上,发自内心的巧言擅辩、脸色柔善、待人恭敬等表现,性质完全不同。曾子说:“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耸起两个肩头,做出一副讨好人的媚笑,这真比顶着夏天烈日在菜地里干活还要令人难受啊!

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也说:“巧言、令色、足恭,皆圣人之所恶。不诚即不仁也。大抵作意为之皆不是,如剪彩为花,决无生意。”不真诚、不仁义者,必然花言巧语文过饰非、满脸堆笑取悦他人、伪装恭敬超过常度。必然成为“德之贼”的巧伪人。

东晋高道葛洪在《抱朴子·交际》中,反对“匿情而口合”、“面从而背憎”,意思是说我们应以真情实意对待朋友,不可口是心非,隐瞒实情。西汉文学家、哲学家扬雄于《法言·学行》曰:“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

也是在告诫我们与朋友交往一定要交心,一定要以诚相待。

延伸思辨:要真诚也要保留几分

真诚是友谊的生命,如果对朋友诈伪而无真诚之情,那么这种友谊是难以持久的。但是,我们在真诚对待朋友之前,需要考察一下这个朋友是否值得我们深交。

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对方是为了某些外在的目的而有意讨好我们,或者与我们交往时虚与委蛇,这时就应该小心了。在与人交往时应该首先看他内心是否隐藏着什么不良的动机,充分地了解对方之后才能以真心相交。一旦遇人不淑,而我们却开诚布公、毫无保留那就很危险了。

精彩典故:

李勉葬银

李勉是唐朝人,从小喜欢读书,并且注意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做。时间长了,就成了习惯,培养出了诚信儒雅的君子风度。

有一次,他出外学习,住在一家旅馆里。正好遇到一个准备进京赶考的书生,也住在那里。两人一见如故,于是经常在一起谈论古今,讨论学问,成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