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信-第三章

刘道规准备率部出击,攻打桓谦,苦于人马少,无人守城。正在这时,有人报雍州刺史鲁宗之率部众几千人从襄阳来援,刘道规大喜,便要出城迎接,手下人拦住他说:“动荡之际,人人自危,鲁宗之此来,情不可测,应该先让他屯兵城外,不能使他轻易进城。”刘道规听了,连连摇头,说:“人家以赤胆之心来援助我,我怎么能够以疑心来对待人呢?”于是刘道规单人匹马前去迎接鲁宗之,鲁宗之得此信任非常感动。刘道规就请鲁宗之代为守城,把他当成心腹之人,自己则带领军队出城进攻桓谦。手下的将领们还是不放心,说:“咱们倾巢而出,万一苟林攻来,鲁宗之能守得住吗?江陵城丢了,咱们可就糟了。”刘道规笑着回答说:“放心吧,桓谦是乌合之众,一击即溃,鲁宗之人虽少,但一定会全力坚守,坚持几天没有问题,到时咱们已经回来了。”

将士们将信将疑,但见刘道规信心十足,也就不好再说什么。刘道规和桓谦在枝江会战,果然如其所料,很快将桓谦打败。苟林趁刘道规大军出外,加紧进攻江陵城。鲁宗之亲自督战,苦苦支撑,刘道规得到报告,迅速回军,将苟林杀退。鲁宗之不负信任,确保城池不失。西蜀敌军还未到达,就听到了失败的消息,半路上便打道回府,荆州之围遂解。

胜利之后,刘道规摆设庆功宴,慰劳下属,正当饮酒欢笑之时,有军士奉上了一个大箱子。原来这是在占领枝江时从桓谦大营里缴获的,里边都是战事吃紧的时候,江陵城里的士人百姓写给桓谦的告密信,详细描述了城里的虚实情况,有的还打算在桓谦攻城时做内应。诸将一听,气愤不已,都请求追查出与敌人私通的人,逮捕并杀了他们。刘道规淡然一笑,说:“荆楚之地多是桓氏过去的故旧,桓谦来了,这些人不忘旧主,写信往来,也是人之常情。”随后下命令将所有书信付之一炬,不再追究。刘道规的这一举动让那些写告密信的人无不对刘道规心悦诚服。

不久,敌人再次进犯荆州,此时鲁宗之已经回到襄阳,江陵的部队比较少,人们不免再次恐慌起来。但是刘道规焚烧书信、胸襟开阔之举,已让江汉地区的百姓心悦诚服,深怀感恩之情,尽管大敌来临,却都同仇敌忾。许多百姓带着武器和干粮,自发前来入伍参军,誓死守卫江陵城。刘道规深受感动,把数千民众编成民兵,参与守城。

刘道规派出的部队奋勇杀敌,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结果荆州取得了胜利,稳定了全国的战局,东晋王朝最终平定了叛乱,刘道规功不可没。事后有人向刘道规提出自己的疑惑:何以兵无精兵,将无良将,却能战胜数倍于己的敌人呢?刘道规意味深长地回答说:“信人者,人恒信之。”

瞎子过桥

古时一个瞎子过桥的时候不慎把脚踩出了桥面,他身体一倾,几乎栽倒在桥下。幸好桥栏杆上的横木挡了他一下,于是他用双手抓住了栏杆,而身体却悬在半空中。

瞎子以前曾不止一次在这座桥上走过,尤其是在春雨过后,他过桥时听到桥下哗哗作响的流水声,真有点毛骨悚然、胆战心惊。可是这一次瞎子过桥,正值秋高气爽、小河断流的季节,然而瞎子却没法看到河中的情形,他凭以往的经验判断,认为桥下必定是水流湍急的深渊。因此,他失脚以后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抓住桥栏杆不放,一边奋力挣扎着试图爬上桥去,一边急切地希望得到他人的救助。

这时瞎子的朋友恰巧经过,对他说:“用不着害怕,你双脚离地不远,松手就可以着地。”瞎子不相信这话,他对朋友说:“不肯拉我一把,却要我松手掉下去,你这不是存心坑人吗?”朋友听到瞎子对自己如此的不信任便愤然离去。

不一会儿,瞎子力气耗尽,两手一滑,身体坠了下去。出乎瞎子意料的是,顷刻之间双脚就触到了地。原来这桥下真如朋友说的一样,一点水都没有。瞎子这时才松了一口气,惭愧地说:“早知道这样就应该相信朋友,我也就不用吊在栏杆上吃苦头了。”

当代镜鉴:信任的力量是巨大的

信任是朋友之间相处的必要条件,人生之幸,莫过于被人信任;人生之憾,莫过于失信于人。信任的力量是巨大的,它甚至能够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下面这个孩子和船长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来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