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处己智慧

羊皮卷

痛苦和烦恼是与人生快乐作对的两大仇敌。还可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能有幸离开其中一个仇敌,那么我们就会以同样的距离去接近另外一个仇敌。而事实上,人生似乎也就是在这两者之间剧烈摆动的一个过程。

自我规划

在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的头脑中,可能对于他所建房屋的整体设计毫无概念,他心里可不会老记挂着那个设计图纸。而一般人也是如此:他每天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琐事,但却对自己的一生的整体性所思甚少。

假如一个人要使自己的事业具有价值和重要性,或者说他要精心策划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那么,他就需要不时地将注意力转向一生的“蓝图”,这个“蓝图”也就是一张具有设计概要的小草图。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他就必须对于“认识自己”的格言有所运用;他必须逐步找到如何了解自己的方法;他必须清楚占据他人生的真正主要和最为关键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他最想拥有的快乐是什么;还有,仅次于此的第二和第三的目标是什么;他还必须明白,从整体上来说,什么是他这一生真正的使命,他应该扮演的角色是怎么样的,他与这个世界有着怎样的关系。如果一个人能按照以上所言为自己的人生勾画蓝图,那么这张小图一定最能刺激他,鼓励他,提升他,并促使他采取行动,不至于误入歧途。

天性的智慧和品德

我们是如此热心致力于对事物的外观进行认识,用原始的方式来对我们周遭的事物进行了解;但是另一方面,教育却将“概念”直接灌输给我们。不过,对于事物的真实的和基本的性质,概念并不能给予充分信息,可是这些了解正是所有知识的基础和真正的内涵,它只能通过“直观”的途径才能获得。我们绝不可能通过外界将这一类的知识直接注入我们脑中就能对其有所了解,它们的获取只能靠我们自己。

所以说,一个人的智慧和道德品质并非外来影响的结果,这些都是从他自己天性深处发展而来的。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计划——裴斯泰洛齐(Pestalzzi)也是,或是别的教育家也好——都不能把天生的笨人变成一个通晓事理的人。绝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生下来是笨人,到死也不会有所改变。

活 在 当 下

我们心境的平静越少被恐惧所扰乱,我们就可能更多地被欲念和期望所鼓励。歌德的那首广受世人欢迎、名为《我不作任何寄望》的诗歌,其真正意义也就在于此。我们只有先排除所有虚荣炫耀,投身于朴实无华的生活中,才有望做到心境平静——也就是抵达人生幸福的坚实基础。心境平静是我们得以享受当下的必要条件。我们只有享受一个个的片刻,才能有缘窥见人生幸福的全貌。“今日”只会出现一次,永远不会再来,对此我们应该时刻铭记。我们常常会忘记,每一天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故而也就是无从补偿的一部分。我们总是会将生命看作一个集体的意念或名称,以为一个组成分子遭受毁灭,不会损害整个生命。

身在福中当知福

当处于病中和忧愁当中的时候,在我们的记忆中,那些未受痛苦和困扰时所度过的每个时辰都会被视为值得羡慕的日子,它就好像失去的乐园,又像是到此时才明白某人一向够义气。等到我们处于身强体健的美好时刻时,若有时会回想前时经验,那么对于“现在”,我们就应该更会欣赏和享受。可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只有当我们遭遇不幸时,我们才会盼望那些幸福的日子再度降临。上千个欢欣快乐的钟头就浪费在情绪低落之中了,我们还没有享受那些美好的时光,就让它们白白地溜走了,而当天空再度乌云密布时,我们又会对已逝的幸福时光发出徒然喟叹。永远要记住,当下的每时每刻,无论它们是何其古板或普通,或是在我们不经意中溜走,或是被我们不耐烦地将其打发——这些就是我们应该珍惜的时刻。时光之河的涌动现在就在将其推向“过去”,随后我们的记忆会打扮好它们,将其安置于深闺——在以后某个时刻,尤其是我们困苦之时,才将它们的面纱掀起,当作我们最为喜爱和失之交臂的美人,向我们隆重介绍。

快乐的获得

我们是否快乐,与我们的视野、工作范围、我们与外界的接触所受限制和界定的程度是成一定比例的。倘若这些限定过于宽广,我们可能就会较为忧心和焦虑。范围宽广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关心、意欲和恐怖也会随之增大并加剧。我们总是预先假定瞎子是不快乐的,实际上也不尽然,否则怎么会有那种温和、近乎安详的平静表情出现在他们的脸上。

  • 下一篇 处世智慧
  • 上一篇 认识自我
  • 羊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