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敝邑:本国的谦称。效:献上。愚计:愚笨的计谋,是对己言计谋的谦称。
(13)奉:献上。明约:明白无误的条约。
(14)诏诏之:前一个诏字是指魏王的决定,后一个诏字是指魏王向臣下发布自己所决定的诏令。
苏秦说齐王曰①:“齐四塞之国②,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三军之良,五家之兵③,进如锋矢④,战如雷霆,解如风雨⑤。即有军役,未尝倍泰山、绝清河、涉渤海者也⑥。临菑之中七万户⑦,臣窃度之,不下户三男子,不待发于远县⑧,而临菑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斗鸡、走狗、六博、阘鞠⑨。临菑之涂⑩,车毂击,人肩摩(11),连衽成帷,挥汗成雨(12)。夫韩、魏之所以重畏秦者,为与秦接境壤也。兵出而相当,不十日而战胜存亡之机决矣。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则国已危,亡随其后。是故韩、魏之所以重与秦战而轻为之臣也(13)。今秦之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14),过卫阳晋之道,经乎亢父之险(15),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16)。百人守险,千人不敢过也。秦虽欲深入则狼顾(17),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喝(18)、骄矜而不敢进,则秦之不能害齐亦明矣。夫不深料秦之无奈齐何(19),而欲西面而事之,是群臣之计过也。今无臣事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实(20),臣是故愿大王少留意计之。”齐王许之。
【注释】
①齐王:齐威王。
②四塞:四塞,国家的四个方向都有险要关塞。
③五家:指齐国国都及四个方向上的边防重镇的士兵。
④锋矢:刀锋和箭矢。
⑤解:散,指撤退。如风雨:形容四处散去。
⑥倍:同“背”。背向泰山,表示越过泰山向西出兵。绝:渡过。清河:即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流经河南、山东进入渤海。渡过清河,表示越过清河,向南出兵。涉:入水。涉渤海,表示进入渤海作战。
⑦临菑:齐国都城,今属山东淄博。
⑧发:征发。远县:离都城很远的城邑。
⑨走狗:让狗赛跑。六博:古代的一种赌博性棋类游戏。每方各用六根箸、六枚棋子,故名六博。阘(音tà)鞠:即蹋鞠。鞠为一种皮球,蹋鞠,用脚踢皮球玩。
⑩涂:道路。
(11)毂(音gǔ):即车轮之轴,其两端伸出车两旁,路上车多,车毂就会相互撞击。摩:碰撞摩擦。
(12)衽(音rèn):衣襟。帷:帐幕。挥汗成雨:形容人多,天热时人们所出的汗一挥洒就如同下雨。
(13)重:看得严重。轻:看得很轻。
(14)倍韩、魏之地:韩、魏两国的土地就在秦军的背后。
(15)过:经过。卫:卫国。阳晋:在今山东郓城。经:经过。亢(音kàng)父:地名,在今山东济宁南、金乡东北。
(16)方:并排。轨:车子两轮间的距离,引申指车辆。比:并肩。
(17)狼顾:狼行走时经常扭头回看,形容担心后方,有后顾之忧。
(18)恫(音dòng)疑:疑惧。虚喝:虚张声势地大声喝斥。
(19)无奈齐何:拿齐国没办法。西面:面向西。事:奉事。过:过失、错误。
(20)臣事:像臣子一样奉事秦国。名:名声。
乃西南说楚威王曰①:“楚,天下之强国也,地方六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②,此霸王之资也③。秦之所害莫如楚④,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其势不两立。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以孤秦⑤。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⑥,以承大王之明诏⑦。委社稷,奉宗庙⑧,练士厉兵⑨,在大王之所用之⑩。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衡合则楚割地以事秦(11)。此两策者相去远矣,大王何居焉(12)?”楚王亦许之。
【注释】
①楚威王:宣王之子,公元前三三九年至三二九年在位。
②支:支撑。
③资:资本。
④所害:所担心、所害怕。
⑤孤秦:使秦孤立。
⑥四时:春夏秋冬四季。献:四季的时鲜物品。
⑦承:接受。诏:命令。
⑧委:委托,把社稷交给楚国。奉:献上,献上本国的宗庙。二句是说把楚国奉为盟主。
⑨厉:磨砺。兵:兵器、武器。
⑩在大王之所用之:由大王来调用各国的人力物力。
(11)事楚、事秦:奉事楚国、奉事秦国。
(12)策:策略。何居焉:选择哪一条策略呢。
于是苏秦为从约长①,并相六国②,北报赵③,车骑辎重拟于王者④。
【注释】
①从约长:六国合纵盟约的总负责人。
②相:担任各国的相国。
③报:汇报。
④拟:比拟。
【简评】
苏秦利用六国畏惧秦国的心理,分别指出他们单独与秦对抗时的利与弊,说服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这是站在六国立场上的正确策略。后来张仪等苏秦不得势了,再出来到各国游说,从秦国立场推行连横策略,破坏了苏秦建立的合纵联盟,最后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从某种意义上说,鬼谷子的两个学生,主导了战国七雄的不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