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纪二,显王四十三年①,赵肃侯薨,子武灵王立②。置博闻师三人③,左、右司过三人④,先问先君贵臣肥义⑤,加其秩⑥。
【注释】
①即公元前三二六年。
②武灵王:赵肃侯之子,公元前三二五年至前二九九年在位。通过实行胡服骑射政策,击败林胡、匈奴、中山国等,增强了国力,当时仅次于秦、齐。
③置:设立。博闻师:官名,知识广博的师傅。
④司过:官名,主管纠正君主的过失。
⑤先君:指赵肃侯。肥义:赵肃侯的亲信大臣。
⑥秩:爵位的等级。
周纪三,赧王八年①,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②,至房子③,遂之代④,北至无穷⑤,西至河⑥,登黄华之上⑦。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⑧,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⑨。虽驱世以笑我⑩,胡地、中山,吾必有之(11)!”遂胡服(12)。
【注释】
①即公元前三○七年。
②略:侵略、侵占。
③房子:地名,在今河北高邑西南。
④代:商、周时为诸侯国,在今山西大同与河北蔚县一带。
⑤无穷:即无终,地名,在今河北蓟县西。
⑥河:黄河。
⑦黄华:黄河侧畔的山名。
⑧胡服:胡人的服装,衣服的襟袖等都很短,便于骑马射箭。武灵王想让中国人改穿胡人的服装,再教他们练习骑射。
⑨察焉:观察到愚人所笑的事物中含有的道理。
⑩驱世:即举世,全部的世人。
(11)胡地:胡人的领土。当时中国人称北方少数民族为胡人,胡人服装称胡服,胡人领土称胡地。
(12)遂:结果,于是就。表示最终这样做了。胡服:推行改穿胡服的政策。
国人皆不欲①,公子成称疾不朝②。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③,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④,吾恐天下议之也⑤。制国有常⑥,利民为本;从政有经⑦,令行为上⑧。明德先论于贱⑨,而从政先信于贵⑩,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11)。”公子成再拜稽首曰(12):“臣闻中国者(13),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14),蛮夷之所则效也(15)。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16),变古之道,逆人之心(17),臣愿王也孰图之也(18)!”使者以报。
【注释】
①不欲:不想改变。
②公子成:赵肃侯之子,武灵王之弟。
③亲:父母亲。
④作教:制定法令。公叔:即公子成。
⑤议:议论,对胡服骑射的怀疑。
⑥常:常行不变的原则。
⑦经:不变的原则。
⑧令行:发布法令就要得到执行。
⑨明德:统治者的贤明德行。先论于贱:先由低贱的人来评论。
⑩先信于贵:先在贵族阶层得到信任。
(11)慕:信服而效法。慕公叔之义,是说公叔带头执行法令,让民众慕效公叔的行为。
(12)再拜:拜了两次。稽(音qǐ):跪拜礼,臣子拜见君父时,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13)中国:指中原地区的国家。
(14)远方:中国四周的其他国家。观赴:为参观中国的文化和制度而前来朝见。
(15)蛮夷:古时称中国四周的少数民族。则效:仿效、效法。
(16)舍:放弃。袭:仿效、沿用。
(17)古之道:自古以来的制度。逆人之心:违背人们的心愿。
(18)孰:熟,认真深入细致思考。图:谋划。
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①,西有楼烦、秦、韩之边②。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③,侵暴吾地④,系累吾民,引水围鄗⑤。微社稷之神灵⑥,则鄗几于不守也⑦,先君丑之⑧。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⑨,恶变服之名⑩,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11)。
【注释】
①东胡:东北的少数民族,在今内蒙古南部和辽宁一带。
②楼烦:分布在今山西岢岚、宁武一带。边:边境。
③负:倚仗。
④侵暴:入侵破坏。
⑤鄗(音hào):在今河北省柏乡县北。
⑥微:如果不是。
⑦几于:几乎。
⑧丑之:以此事为羞辱。
⑨顺:顺从而不改变。
⑩恶(音wù):厌恶。
(11)招:招募士兵练习。
赧王九年①,赵王略中山地,至宁葭②,西略胡地,至榆中③,林胡王献马④。
【注释】
①即公元前三○六年。
②宁葭(音jiā):在今河北石家庄西北。
③榆中:在今陕西榆林。
④林胡:少数民族,在今山西朔县至内蒙古境内。
赧王十年①,赵王伐中山,取丹丘、爽阳、鸿之塞②,又取鄗、石邑、封龙、东垣③。中山献四邑以和④。
【注释】
①即公元前三○五年。
②丹丘:在今河北曲阳西北。爽阳:指恒山一带,在今河北曲阳西北。鸿:在今河北唐县西北。
③石邑:在今河北石家庄西南。封龙:山名,在今河北元氏西北。东垣:在今河北石家庄东北。
④和:求和。
【简评】
赵武灵王能打破传统观念,果断改变国人服装习惯,训练国人骑马作战,增强了国力。在推行新政时,又能说服贵族,让他们起带头作用,这比用刑法惩罚不愿意服从新政的人,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