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孙子兵法-九变篇

  尽管本篇是《孙子兵法》中最为短小的一篇,但其思想深邃,文辞优美,富有哲理,具备重要的启示价值。本篇主要阐述在作战过程中如何根据特殊的情况,灵活变换战术以赢得战争的胜利,集中体现了孙子随机应变、灵活机动的作战指挥思想。孙子主张将帅应该根据五种不同的地理条件实施灵活的指挥,并明确提出以“五不”为中心内容的随机应变处置军事问题的基本原则。孙子要求将帅全面、辨证地看问题,见利思害,见害思利,从而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

  此篇篇题十一家注本、武经本皆作《九变》。九,多的意思(参清代汪中《述学·释三九》)。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①,合军聚众,圮地无舍②,衢地交合③,绝地无留④,围地则谋⑤,死地则战⑥。途有所不由⑦,军有所不击⑧,城有所不攻⑨,地有所不争⑩,君命有所不受(11)。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12)。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13)。治兵不知九变之术(14),虽知五利(15),不能得人之用矣(16)。

  【注释】

  ①将受命于君:谓将帅从君主那里接受出征作战的命令。受命,接受命令。

  ②圮地无舍:圮,毁坏、倒塌之意。圮地,指难于通行的地区。舍,止,此处指宿营。

  ③衢地交合:衢地,指四通八达之地。

  ④绝地无留:绝地,指交通困难,又无水草粮食,部队难以生存之地。此句意谓遇上绝地,不要停留。

  ⑤围地则谋:围地,指四面险阻、进退困难、易被包围之地。谋,即设奇计以摆脱困境。

  ⑥死地则战:死地,指走投无路的绝地,非力战难以求生。

  ⑦途有所不由:言有的道路不要通过。由,从、通过。

  ⑧军有所不击:指有的敌军不宜攻击。

  ⑨城有所不攻:意为有的城邑不应攻取。

  ⑩地有所不争:意为有些地方可以不去争夺。

  (11)君命有所不受:意谓君主之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12)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通,通晓、精通。此句意为将帅如果能通晓九种地形的利弊及其处置,就懂得如何用兵作战了。

  (13)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意谓将帅如果不通晓九变的利弊,即使了解地形,也不能从中获得帮助。

  (14)治兵不知九变之术:术,手段、方法。九变之术,指九变的利弊得失及其处置方法。

  (15)五利:指“途有所不由”至“君命有所不受”等五事之利。

  (16)不能得人之用矣:指不能够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

  【译文】

  孙子说:一般而言,用兵的法则是,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征集民众组织军队,出征时在“圮地”上不可驻扎,在“衢地”上应结交邻国,在“绝地”上不要停留,遇上“围地”要巧设奇谋,陷入“死地”要殊死战斗。有的道路不要通行,有的敌军不要攻打,有的城邑不要攻取,有的地方不要争夺,国君有的命令不要执行。所以将帅如果能够精通各种机变的利弊,就是懂得用兵了。将帅如果不能精通各种机变的利弊,那么,即使了解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形之利。指挥军队而不知道各种机变的方法,那么即便知道“五利”,也是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的。

  是故智者之虑①,必杂于利害②。杂于利而务可信也③,杂于害而患可解也④。

  【注释】

  ①智者之虑:聪明的将帅思考问题。虑,思虑、思考。

  ②必杂于利害:必须充分考虑和兼顾有利与弊害两个方面。杂,掺杂、混合,引申为兼顾。

  ③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意谓如果考虑到事情有利的一面,则可实现战略目标。务,任务、事务。此处指“争胜于天下”的大事。信,通“伸”,舒展、伸张。

  ④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意谓在有利情况下考虑到不利的因素,祸患便可顺利消除。解,化解、消除。

  【译文】

  所以,聪明的将帅考虑问题,必须充分兼顾利与害两方面。在不利情况下要看到有利的条件,大事便可顺利进行;在顺利情况下要看到不利的因素,祸患就能预先排除。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①,役诸侯者以业②,趋诸侯者以利③。

  【注释】

  ①屈诸侯者以害:指用敌国所厌恶的事情去伤害敌国,从而使其屈服。屈,屈服、屈从,此处作动词用,制服之意。诸侯,此处指敌方、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