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孙子兵法-计篇

  韩信的“汉中对”是一个著名的例子。楚汉战争爆发前夕,僻处汉中、巴蜀一隅的刘邦处于战略上的劣势地位,如何摆脱被动,扭转颓势,是刘邦的最大心事。正在他计无所出、进退维谷的困难时期,韩信给他送上了一剂良药,这就是著名的“汉中对”。韩信为刘邦全面计算了军事斗争的得失和前景,透彻分析了楚汉双方的战略态势。他指出,项羽虽然“勇悍仁强”,但他的“勇”是只知冲冲杀杀的匹夫之勇,他的“仁”是婆婆妈妈的“妇人之仁”,他的“强”是没有根基、单凭暴力的“强”。所谓强大,只不过是表面现象,他骨子里其实虚弱得很。反观刘邦,只要能反项羽之道而行之,任用天下的英雄豪杰,厚待重赏功臣宿将,利用麾下汉军将士渴望东归故土的心理,并凭借“除秦苛法,与民约法三章”、得到民众拥戴的优势,就可以平定关中地区,占据战略重地,进而逐鹿中原,得志于天下。韩信的建议让刘邦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经过数年的血腥征战,刘邦终于转弱为强,最终大破楚军于垓下,夺取了楚汉战争的胜利。从韩信的观点可以看出,孙子“多算胜,少算不胜”的论断,不愧为至理名言。

  常言道,好的开始只是成功的一半,“算计”精明,“算计”正确,为夺取战争的胜利创造了可能性,然而可能性毕竟不等于现实,要使它真正转化为现实,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一切方法,达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这个方法就是孙子所说的“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说白了便是“骗”。

  在孙子看来,战争说到底是敌对双方比试“骗术”的过程,会骗的打败不会骗的,大骗子战胜小骗子,骗术越是高明,骗法越是多样,就越是拥有赢的把握,越能成为胜利的主宰。毛泽东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战争是血淋淋的杀戮,你不想在战场上做人家的刀下之鬼,你就不能不把那些中看不中用的“仁义道德”搁在一边,施展各种阴损恶毒的骗招。这个手段,孙子把它称作“诡道”。

  诡道,顾名思义便是“诡诈之道”。这里的“诡”指手段运用的特色:诡秘神奇,阴损绝恶,变幻莫测,杀敌于无形之中,害人于不经意之间。“诈”指手段运用的性质:骗招迭出,诈敌唬人,用尽可能小的代价,换取尽可能大的胜利。

  高明的骗术往往变化多端,即《司马法》所说的“无复先术”,一旦形成固定模式,便容易为对手所识破,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孙子的了不起,就在于他不但确立了使诈行骗的基本原则——“兵者,诡道也”,而且一口气传授给我们十多条使诈行骗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诡道十二法”:明明要打你却装出不想打的模样,明明能够打却装出不能打的姿态;要从远处打却装成会从近处打,要从近处动手却装成会从远处下手……总之是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军事欺骗,以假象迷惑对手,造成有利于自己的态势,从而牢牢把握战争主动权。孙子认为用兵打仗追求的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在敌人没有防备处发动进攻,在敌人意料不到时采取行动。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精髓并不容易,“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在战场上施展骗术诡道,赢得胜利,就必须自己亲身去实践、去琢磨,甚至做好付出沉重代价的思想准备。

  孙子亲身经历、参与指挥的吴楚柏举之战,就是实施军事欺骗从而赢得作战胜利的一个典范。从军事实力上讲,楚国具有明显的优势,作战经验也非常丰富。吴国要打败这个强大对手,只能施展军事欺骗,以时间换空间,积小胜为大胜,为最后的战略决战创造条件。这个骗术,就是“用而示之不用”,“能而示之不能”,就是“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伍子胥、孙子等人针对当时楚国军令不一、机动性差等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欺敌误敌的作战策略,把部队分编成三支,轮番骚扰楚国,使楚军疲于奔命,再适时出动主力全面进攻。可以说,“疲楚误楚”的核心就是一个字:“骗”。这种军事欺骗取得了巨大成功,吴军前后六年行施“疲楚误楚”,害得楚军疲于奔命,甚至令楚国的战略决策者形成错觉,误以为吴军仅是“骚扰”而已,放松了应有的警惕。当数万吴国精锐之师越过冥阨、大隧、直轘三关险隘,突然挺进到汉水东岸之时,楚国不得不仓促应战,结果连战连败,溃不成军,国都沦陷,几乎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