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大宗师(节选)

马,蹄于可以践踏霜雪,毛发可以抵御风寒。吃草饮水,翘着蹄子跳跃,快乐自由,这才是马的真性。虽有高楼大屋,对于马并无用处。到了秦时相马专家伯乐手中,他说:“我善于调教马。”用热的铁器去烧灼马毛,又用剪子剪马毛,以火在马身上烙下烙印,作为标志,给马套上马络头,给马连上脚绊,把马拴在一起,用马槽马床把以马分开次序,马被弄死的十中有二三!又让马饥渴,纵之使之狂奔,控制它使其步伐整齐划一,前面有嘴勒和缨络之累,后面有鞭子的抽打,马被弄死的已过大半了!制陶器的工人说:“我善于将粘土制成陶器。”圆形陶器符合规的量度,方形陶器符合矩的量度。木匠说:“我善于制木器。”曲的木器符合钩的量度,直的木器符合绳的量度。粘土与木材的本性,难道是要符命规矩钩绳的量度吗?然而世世代代人们称颂说:“伯乐善于治马,陶工木工善于治粘土木材。”这也和治理天下,不以人的本性为依准,而反被称扬为深明人的本性一样错误啊!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①。一而不觉,命曰天放②。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③。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④;万物群生,连属其乡⑤;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及至圣人,蹩为仁,为义⑦,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僻为礼⑧,而天下始分矣。故纯朴不残,孰为牺樽⑨!白玉不毁,孰为璋⑩!道德不废,安取仁义B11!性情不离,安用礼乐B12!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不律B13!

[注释]

①德,指人的本性。同德,指人类的生存方式、理想以及爱憎的感情,都是大同小异的。

②一,浑然一体。觉,偏。命曰,叫做。天,指自然。放,任。天放,犹言“任乎自然”。

③至德之世,指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填填,形容行步迟重徐缓的样子。颠颠,专一。

④蹊(xī),小径。隧,道。

⑤乡,地区。此言每个地方,都彼此相连,没有区域之分、国家之界。

⑥系羁,用绳子系着。(kuī),音义同窥。

⑦蹩(bié xiè),本是形容一个人走路很困难而努力趋赴的样子。此处作明知力量不够而勉强竭全力以赴的状词。(zhì qǐ),本是形容一个人垫起脚跟向上提的样子。此处意思与蹩同。

⑧澶(chán)漫,此处作放纵解。指人的感情放纵。摘僻,形容烦琐、拘泥、狭隘。指社会上一切人为的教条、礼制非常烦琐,使人拘束不安。

⑨“故纯”二句,此言如果原始的纯朴一直保持本来的面目,而不毁坏,又有谁能造得出牺樽来呢?纯朴,未经雕琢成器的木材。牺樽,雕琢极其精致的酒器。

⑩、璋都是玉器名。形上锐下方,璋,半形。

B115赖拢指人类自然的本性。仁义,指人为的道德标准。

B12P郧椋指人类自然的禀赋。礼乐,指社会上人为的制作。

B13N迳,指天然的单纯的色彩。文采,指人们调和许多颜色,配成多种悦目的色泽。五声,指天然的单纯的声音。六律,指人们配合许多声音,制成多种悦耳的音律。

[译文]

我认为善治天下的人就不是这样。老百姓有恒常之性,纺织着做衣穿,耕种着收获粮食而吃,这就叫同德。浑然一体,而无偏私,这就叫无放。因此太上淳和之世,人民行步迟缓,目光专一,在这个时代,山间没有小径大路,水中没有舟船桥梁,万物万群而生,没有地区、国界之分,禽兽成群,草木繁茂,因此禽兽可用绳牵着与之一起嬉游,鸟鹊的巢穴,可爬上树去窥探。太上淳和之世,人与禽兽住在一处,人与万物生活在一起,哪里知道有君子小人之分。同样纯朴无知,因此不违反人的真性,同样的没有什么欲望,这就叫天然本色。人民保持天然本色也就是保持其恒常之性。等到到了圣人时代,明知力量不够而勉强竭全力以赴以推广仁义,而天下人们就开始互想猜忌,放纵人的感情,用一切方式行乐,同时又用一切方式、法规约束人们的行为,而天下人们就开始互相分离了。因此如果原始的纯朴一直保持本来的面目,而不毁怀,又有谁能造得出牺樽来呢?白玉不毁弃,如何能造出璋呢?人类自然的本性不荒废,人为的道德标准又有何用呢?人类不违背自己的自然的禀赋,人为的礼乐又有何用呢?天然的单纯的色彩不被淆乱,又何须人为调和许多颜色,配成多种悦目的色泽呢?天然的单纯的声音不被淆乱,又何须配合许多声音,制成多种悦耳的音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