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大宗师(节选)

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①。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②,齐之以月题③,而马知介倪④,扼鸷曼,诡街窃辔⑤。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⑥,伯乐之罪也。夫赫胥氏之时⑦,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⑧。民能以此矣!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⑨,县仁义,以慰天下之心⑩,而民乃始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此亦圣人之过也。

[注释]

①靡,即摩,摩擦。分背,方向相反。(tì):踢。

②扼,同轭,叉马颈之木。衡,车辕前端的横木,所以缚轭者。衡轭,犹言衡上的轭。

③齐,限制。题,犹额。月题,指马额上当颅如月形之物。

④介倪:犹睥睨,即傲视,怒视。

⑤(yīn)轭,指马常常曲颈不伸,企图从轭下逃脱,鸷(zhì)曼,指马性狠戾不驯,欲以狂奔去其羁勒。

⑥“故马”句,指马的智力而竟能达到做坏事的程度。

⑦赫胥氏,上古帝王也。

⑧含哺而熙,口含食物而乐;鼓腹而游,饱食之后,腆着肚子而游。

⑨曲折,指矫揉造作。匡,匡正,即改变。

⑩县,同悬。,同企。指圣人把仁义高高地悬挂,作为一个不可企及的理想的道德标准,以安慰天下的人心。

[译文]

残害物的天然本色以做成器具,这是工匠的罪过;毁坏人类自然的本性以成就仁义,这是圣人的罪过。马在陆上生活,吃草饮水,高兴时就用颈子互相摩擦,恼怒时就方向相反,互相用脚踢,马的智慧仅此而已。若给马套上马轭,用月题限制它,马就会变得易怒,常常曲颈不伸,企图从轭下逃脱,又往往欲狂奔而去其羁勒,马的智慧竟能达到做坏事的程度,这就是伯乐的罪过。上古帝王之时,百姓无所事事,每天口含食物而乐,饱食之后,腆着肚子到处游玩,老百姓的智慧仅此而已。到了圣人时期,矫揉造作,欲以礼乐改变天下人心,把仁义高高地悬挂,作为一个不可企及的理想的道德标准,以安慰天下的人心。而老百姓就开始明知力量不够而勉强竭全力以赴去追求知识,追逐名利,没有停止的时候,这也就是圣人的过错。

箧(节选)

[导言]

本篇通过对“圣”、“智”的抨击,揭露当时剥削阶级的强盗船的本质。具有一定的战斗性和鞭挞作用。但庄子主张“绝圣弃智”式的“无为而治”,错误地把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作为政治前提,这是一种消极倒退。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①。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②。为之斗斛以量之③,则并与斗斛而窍之;为之权衡以称之④,则并与权衡而窍之;为之符玺以信之⑤,则并与符玺而窍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窍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窍钩者诛,窍国者为诸侯⑥,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窍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窍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⑦,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注释]

①“夫川”二句,是说流水如果干涸,山谷也就空虚了;山丘如果削平,则深渊也就被土填满。

②重圣人,使圣人之法重要起来。是,代词,指重圣人。重利盗跖,使盗跖获得更多好处。

③斗斛(hú),十斗为斛。为之斗斛,给天下之人制定斗斛。量(liáng),用斗斛衡量。

④权,秤锤。衡,称杆。

⑤符,古代用来作赁据的东西,用竹、木、玉、铜等物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两方各执一半,合起来可验真伪。玺(xǐ),印。信,立信用。

⑥钩,衣带钩,这里代表一般不值钱的东西。

⑦轩冕,指高官厚禄。

[译文]

譬如流水如果干涸,山谷也就空虚了,山丘如果削平,则深渊也就会被土填满一样,圣人已经死了,大盗才会平息,天下才会太平无事。圣人如果不死,大盗不会停止犯罪,如果倚重圣人治理天下,那只会对大盗有利。用斗斛来测量所量之物,他会连斗斛一起偷走,用秤来秤量所量之物,他会连秤一起偷走,用符和玺来立信用,他会连符和玺都一起偷走。用仁义来矫正这种盗窃行为,他会连仁义一起偷走。为何知道会这样呢?圣人兴起的目的,本是为了惩恶扬善。现在偷窍像衣带钩这样不值钱的东西,都必遭刑戮,而公然劫持别的国家,成功后反而成了诸侯,这说明圣人的教化是虚伪的,并不能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因此诸侯们不过是假借仁义的幌子,行他们窍国之实罢了。因此那些效法大盗,连仁义、斗斛、权衡、符玺一并偷窍的人,即使赏赐他们以高官厚禄,也不会使他们受到鼓励而感到满足;即使用严刑峻法威胁他们,也不会使他们感到恐怖而停止作恶的行动。而这种使强盗得利而无法加以禁止的灾难,其实是由圣人的过错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