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智(2)

这里所说的都是一个主观努力的问题,而不是被动地、虚妄地去祈求别人的了解与别人的体贴和关怀。也就是说,我们不要有那种反面的被动的思想,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被选择、被讨好的位置上。这是一种“人不知而愠之”的思想,是一种希望别人“巧言令色”的想法。

人不知而愠之,就是希望别人巧言令色,最后的结果当然也就是容易与“鲜矣仁”的人在一起了,跟一个“鲜矣仁”的人相处,还要求能得到幸福与美好的生活,这明显是不可能的。

延伸思辨:别怕人不知己,但要有真才实学

在孔子看来,对于要“知”的对象,不仅需要客观的观察,还要有同情的关切。做人不要总是关注别人会对我或应该对我怎么样,应该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真正让人有自我存在价值和幸福感的是把关心他人放在首位。

君子不患无位,而患无所作为。名利地位,人皆欲取欲求,于熙熙攘攘之间,奔波劳碌耿耿于虚名与蝇利,从而不能潜力于实学躬行。

德行的修养、才能的提高,是一辈子的事。常言道,是金子终归要发光。有真才实学的人,岂会长久掩埋于草莽林泉?一个人只要真正有才能,或迟或早总是能够脱颖而出,干一番事业的。怕就怕自己既没有才能,又缺乏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没有什么可以代替勤奋和执著,自己不努力是成不了大材的。

精彩典故: 萧何追韩信韩信原是项羽的部下,他有勇有谋,是天下无双的军事家。但在项羽手下却得不到重用,于是就投到刘邦麾下。起初,刘邦让他当了一个管理粮草的小官,韩信大失所望。一次偶然的机会,萧何结识了韩信。在接触过程中,萧丞相发现韩信有胆有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多次向刘邦推荐,但并没有引起刘邦的重视。 转眼间两个多月过去了。汉军将士不愿在蜀中久驻,整天思念家乡,念叨东归,开小差的人也越来越多。一天,韩信见久在汉营仍不受重用,一气之下离开了汉营。萧何得知后,马上放下尚没处理完的紧急公务,亲自策马追赶韩信,连个招呼也来不及向刘邦打。刘邦正为军中开小差的人日益增多而焦急,忽然有军吏来报告说:“萧丞相也跑了。”刘邦一听大惊失色,说:“这还了得!我正要与他商议军中大事,怎么他也逃走了!”当下派人去找萧何。而那头,在萧何和随后闻讯赶到的滕公夏侯婴的苦劝之下,韩信终于跟着他们回去了。 刘邦见到萧何又惊又怒,说道:“你为什么也想逃跑?”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去了。”刘邦问他:“你追的是谁?”萧何答道:“韩信。”刘邦听后,很不以为然地说:“逃走的将军有十多个了,也没听说你去追过谁,怎么偏要去追韩信?这明明是在骗我!”萧何说:“那些将军都容易得到,可韩信却是当今数一数二的杰出人才,跑了就再也没有第二个了。大王如果只想当个汉中王,没有韩信也就算了;如果要准备打天下,那就非用韩信不可。您到底准备怎么样?”刘邦说:“我当然想打出去,怎么能老困闷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若决定出汉中,能重用韩信,他自然会留下;如果不重用他,他终究会离开的。”“那么,”刘邦下决心说,“就依着丞相,让他做个将军,怎么样?”萧何说:“叫他做将军,他还得走。”“那拜他为大将军怎么样?”萧何说: “很好。” 几天以后,萧何命人筑好了拜将坛。汉王刘邦择了吉日,带领文武百官,举行了极其隆重的拜将仪式。大家看到这个一步登天的幸运儿竟然是韩信的时候,一片哗然。这也难怪,一个军中不出名的小吏,如今一下子拜为大将军,怎不令众人议论纷纷。 韩信果然没有令刘邦失望,没有辜负萧何的良苦用心。在楚汉战争中,韩信率汉军渡陈仓,战荥阳,破魏平赵,收燕伐齐,连战连胜,在垓下设十面埋伏,一举将项羽全军歼灭,为刘邦平定了天下。

扁鹊论医术

扁鹊是与华佗齐名的天下神医,他的高明之处并不只在于神奇的医术,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和别人所保持的清醒认知。

自从扁鹊见桓公望而知病的故事传开以后,他的医名就响遍了列国。有一天,魏文王询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个都从医,都精于医道,但是到底谁的医术最好呢?”

扁鹊回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只有我是兄弟三个中最差的一个。”

文王惊讶地问:“那为什么你却是你家三兄弟中最出名的一个?”

扁鹊回答说:“我的长兄治病,是治疗在病情未发作之前,由于一般的人都不知道他能够观疾病于未起之先,及时将疾病的本因清除,默默地积累玄德于无形之间。所以他的医术是别人无法知晓的,他的名气也就无法传播开来,只有我们家里的人知道他的这些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