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中华圣贤经典——智(2)

甚至可以说,具有某项专业技能的人才,他们的品质比能力更重要。当然,也不能因此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忽略人的能力,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要与其道德品质相呼应。现代企业里的任何工作一个人是很难独立完成的,因此,与他人的良好沟通与合作能力是当今我们每个人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如果一个人沟通协调的能力比较差,在团队中其他成员很可能不愿意与其合作,那么这个人即使能力再强也算不上是一个很好的人才。特别是对管理者而言,沟通能力就更为重要了。

所以,要适应当下工作生活的需要,我们不仅要让自己拥有真正的智慧,还要有果敢的精神和宽厚仁德的心。

智者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作为君子,就要努力在言语上谨慎迟钝,而在行动上敏捷有效。”

国学链接:关于“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解读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言约意丰,语含警策,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讷,口讷,言语迟钝;敏,文献一般都解释为“疾速、敏疾”,如皇侃《论语义疏》:“敏,疾速也。”《论语注疏》:“包曰:‘言欲迟而行欲疾。’”对《论语·阳货》中“敏则有功”和《论语·公冶长》中“敏而好学”邢昺疏:“敏,疾也。言君子但欲迟钝于言,敏速于行。”朱熹集注:“敏,速也,谓汲汲也。”《说文》段注:“汲汲,与仅仅同,急行也。”注家以“疾速”为训,与“讷于言而敏于行”释文相同。

“讷于言而敏于行”同“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敏,疾也。”刘宝楠《论语正义》:“《说文》:‘敏,疾也。’敏于事谓疾勤于事,不懈怠也。”现在我们也作此义来解释。

诸子之言: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东汉经学家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在《论语》中还有许多同义之句,如:“慎言其余,则寡尤;慎行其余,则寡悔”(《论语·为政》,译:谨慎去说自己已有信心的话,这样就会减少别人的责怪;谨慎去做自己有把握的事,这样就能减少自己的后悔。)、“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译:古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是因为他们以说出来做不到为耻。)、“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译:君子认为自己如果说得多而做得少,是一件可耻的事。)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的重行慎言思想。

延伸思辨:言约而行速

“讷于言”告诉我们说话时要谨慎,因为这样可以“以拙自救其所失”,更可以培养其精锐浩然之气。

唐朝宰相刘洎谏唐太宗曰:“皇天以不言为贵,圣人以不言为德。老子称大辩若讷,庄子言至道无文。”孔子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慎辞哉。”(意思是说,古书上曾记载:言论是用来表达志节的,文法修辞是用来表达言论的。假如不发言论,谁又能知道他的志节呢?假如言论没有文辞的修饰辅助,又怎么可能久远流传呢?可见言辞必须谨慎。)

说话容易而实践困难,所以两者要兼顾,同时用功。言语会到处传扬,最后可能引发各种复杂的解读,造成人际关系的误会和冲突。无心之言也可能带来可怕的后果,因此我们说话时一定要谨慎。而行动则需要讲究效率,即知即行。行动要配合时机,一旦错过适当的机会,将来要补救是很难的。

精彩典故: 周昌劝解

汉高祖刘邦在用人方面是历史上有名的高手,他既能驾驭萧何、韩信、张良之类的人才打天下,也能起用叔孙通、陆贾之类的人才守天下。在他身边,既有能言善辩的纵横之士,也有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汉初御史大夫周昌,语带口吃,性格耿直,在皇帝面前常常犯颜直谏。刘邦晚年宠爱戚姬,戚姬生赵王如意,刘邦觉得太子仁弱,而赵王如意无论长相和个性都很像自己,产生了废太子立赵王的念头。在他表明自己的态度后,很多大臣提出反对意见,但都不能改变刘邦的想法。周昌认为绝对不能把太子废了,态度十分强硬。刘邦问他为什么不能废太子,周昌因为口吃和激动,一时无法把话说清楚,结结巴巴地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刘邦见他这个样子,不禁欣然而笑。当时吕后在东厢侧耳倾听,散朝后,专门去见周昌,并跪下行大礼表示衷心感谢,吕后说:“微君,太子几废。”后来,经过周昌、叔孙通、张良等人的努力,终于使刘邦打消了废除太子的念头,汉惠帝刘盈顺利继承了皇位。周昌虽然口舌不利,却敢于顶撞皇帝,谨守人臣的本分和操守。相较于言语,正是他的勇敢和坚持,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立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