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楚辞-九辩

楚辞

  第二段,叙自身遭遇之坎坷。“悲忧穷蹙”,“去乡离家”,君心与己异,唯有伤悲叹息。但作者内心无愧,仍坚持正直。

  第三段,续写悲秋,以自然界秋日之具体状貌衬托内心的忧愁,抒发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之感叹。

  第四段,诗人以为事君不合乃是最大之心患,虽愿与君通,申明内志,却苦于无法实现,只能“仰浮云而永叹”。

  第五段,慨叹贤才之难以遇合,骐骥、凤凰尚且如此,何况我辈。诗人内心之彷徨、痛苦于此再现。

  第六段,写处境穷困,前程艰难,加上楚国国运阽危,诗人确乎进退维谷。但他反复表示依然不变初衷,“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穷处而守高”。

  第七段,写时光流逝,四时变换,而自己仍一无所成,诗人不禁感叹不已。

  第八段,痛斥浮云蔽日、小人欺君,致使国事败坏,国家前途渺茫。

  第九段,诗人面对严酷现实,决计离开人间,远游天国,但其内心却始终不忘君主,此与屈原《离骚》末段所述似为异曲同声。

  《九辩》历来被誉为“悲秋”诗的开山之作,原因在于诗开首即有不同凡响的佳句和全诗充满悲秋气息的情调——“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僚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读《九辩》,我们可以充分领略诗人借悲秋抒发自己“贫士失职而不平”的感慨,并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位人生坎坷不遇、形象憔悴自怜的文人才士之心绪。

  与《离骚》相仿的是,《九辩》诗中作者对楚国的贵族统治集团也作了无情揭露,抨击了楚王与群臣小人们的无耻言行;与此同时,诗中大量出现的乃是描述诗人个人的失意、悲愁与不平,其间虽多少也交织着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关心,但较之屈原的《离骚》,其中多的只是个人怀才不遇的哀怨,无论人格还是思想境界,都难以同屈原相比。故而,后来的文学史上虽有“屈宋”齐名,甚至像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将宋玉与屈原并称,然毕竟宋玉要逊于屈原,两者的成就与影响均不可同日而语。

  《九辩》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将萧瑟摇落的秋气与幽怨哀伤的情感高度融合,并使之贯穿全诗,令后人读之有回肠荡气之感。大诗人杜甫曾写下过脍炙人口的诗句:“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咏怀古迹》)这是《九辩》诗的最大艺术魅力所在,也是宋玉作品成就的至高点。

  • 下一篇 楚辞-惜誓
  • 上一篇 楚辞-渔父
  • 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