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孙子兵法-势篇

  ④木石之性:木石的特性。性,性质、特性。

  ⑤安则静,危则动:安,安稳,这里指平坦的地势。危,高峻、危险。此处指地势高峻陡峭。

  ⑥势:是指在“形”(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发挥将帅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造成的有利积极的作战态势。

  【译文】

  因此,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努力创造有利的态势,而不对部属求全责备。所以他能够选择人才去利用和创造有利的态势。善于利用态势的人指挥部队作战,就如同滚动木头、石头一般。木头和石头的特性是,置放在平坦安稳之处就静止,置放在险峻陡峭之处就滚动。方的容易静止,圆的滚动灵活。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像将圆石从万丈高山上推滚下来那样无可阻挡,这就是“势”。

  【点评】

  本篇主要论述在强大的军事实力基础上,充分发挥将帅的杰出作战指挥才能,积极创造和运用有利的作战态势,出奇制胜地打击敌人,夺取战争的胜利。

  韩非子说:“势者,胜敌之资也。”这个资本太重要了,“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足以乱天下”。既然是“时势造英雄”,那么兵学家同样要重视“势”,挖空心思琢磨“造势”,处心积虑诉求“任势”。孙子《势篇》便是这方面的经典论述。

  孙子重视军事实力,可他又认为光有军事实力还不够,关键在于如何把军事实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使静态的“力”转化为动态的“势”。在孙子看来,所谓“势”,就是“兵势”,它作为中国古典兵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主要是指军事力量的合理组合、积聚和运用,充分发挥其威力,将其转化为有利的态势和强大的冲击力。换句话说,“势”是战争指导者根据一定的作战意图,匠心独运,灵活地部署使用兵力和正确地变换战术所造成的有利作战态势。为此,孙子用十分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势”就是转动大石头,将其从万丈高山顶上推下,或者像湍急的流水以飞快的速度奔泻,把河床上的石头冲得漂浮起来,即所谓“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在这样强大的“势”的冲击面前,任何敌人都无法抵挡。

  孙子认为,合理的编组,有效的指挥,灵活的战法,虚实的运用,这四者是“造势”和“任势”的客观基础;而快速突然和近距离接敌,造成险峻可怖的态势,把握恰到好处的战机,采取猛烈而短促的行动节奏,则是“造势”“任势”的必有之义和最佳表现。即所谓“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弩,节如发机”。

  要做到这一步,首要的任务是妥善解决战术变换和兵力使用上的“奇正”问题。“用兵之钤键,制胜之枢机”,这是古人对“奇正”地位与价值最富有诗意、也最到位的总结。“奇正”一词最早见于《道德经》,老子说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为取天下。”不过真正把它引入军事领域并作系统阐发的,孙子是第一人。中国古代的理论范畴一般都很模糊,追求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混沌境界,“奇正”的情况也一样,其含义之丰富,表述之隐晦,令人回味无穷。一般地说,常法为正,变法为奇;在兵力的使用上,用于守备、相持、钳制的为正兵,用于机动、预备、突击的为奇兵;在作战方式上,正面进攻、明攻为正兵,迁回、侧击、暗袭的为奇兵;在作战方法上,循规蹈矩、按一般原则作战的为正兵,偷鸡摸狗、采取特殊战法破敌的为奇兵;在战略态势上,堂堂正正下战书、然后进兵交锋为正,突然袭击、诡诈奇谲,像日本人偷袭珍珠港那种为奇。

  孙子之所以高明,是因为他第一次描述了“奇正”的要旨:凡是展开军事行动,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在兵力的使用上,一般要用正兵去当敌,用奇兵去制胜,即所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而在战术变换上,则要做到奇正相生,奇正相变,即所谓:“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在孙子看来,一名将帅如果能根据战场情势的变化来灵活理解和巧妙运用“奇正”战术,做到战术运用上正面交锋与翼侧攻击浑然结合,兵力使用上正兵当敌与奇兵制胜相辅相成,作战指挥上遵循“常法”与“变法”互为弥补,就真正领会了用兵打仗的奥妙,也为“造势”和“任势”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总而言之,一切都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当正则正,当奇则奇,因敌变化,攻守自如,从而进入驾驭战争规律的自由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