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魏晋南北朝故事-侯景之乱

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相继的王朝都建都建康(今南京市)。南齐灭亡后,萧衍称帝,是为梁武帝。梁朝共历五十六年,萧衍就统治了四十七年。他善于用虚伪的仁慈、勤俭来掩盖残暴的统治。他每天五更天就起床办公,冬天手冻裂了,也不停笔;他长期素食,每天只吃一顿菜汤粗米饭,穿的是布衣,一顶帽子要戴三年,一条被子要盖两年;就是杀一个普通百姓,也要流泪表示怜悯。其实他是一个十分贪残的暴君。他宽纵皇族,皇族违法,包庇不问罪;他优容士族,认为士族好比高贵的乔木,而百姓就像低贱的杂草。他利用佛教来欺骗人民,仅建康就有寺院五百多所,僧尼十多万人。

到了梁朝末年,政治极为黑暗,统治集团极为腐朽。梁武帝的六弟萧宏,家有一百多间库房,有钱三亿余,丝绸珍宝不计其数。梁武帝去参观,热情地称赞说:“阿六,你真能干!”老百姓为贵族、地主所盘剥及至“肌肉略尽,骨髓俱罄”,以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中、小起义此伏彼起。大腹便便的士大夫们,宽衣博带,穿高底靴,走路要人搀,出门要坐轿,不敢骑马。一个个高谈玄学,不务实际。

这一批做尽了坏事的废物,武不能骑马,文不能写字,一旦发生事变,他们唯一的前途就是毁灭。侯景叛变,建康失陷,面对着白刃纵横,他们“肤柔骨脆”,连路都跑不动,更谈不到什么抵抗,一个个呆在家里坐以待毙。这就是南朝许多统治人物形象的概括。

侯景,羯族人,为人奸诈多变,反复无常。早年,他曾参加过六镇起义,后叛降北魏尔朱荣,充当先锋,反过来镇压葛荣起义,并因功迁定州刺史。高欢灭尔朱荣后,侯景又投靠高欢。过了不久,便成为由元善见建立的东魏的一员大将,拥兵十万,镇守河南十三州,长达十四年之久。公元547年高欢死后,侯景又以河南之地作为进见礼,投降由元宝炬建立的西魏。元宝炬深知侯景狡诈多变,便采取陆续接管策略,逐州逐镇地占领侯景所献的七州十三镇。同时,又召侯景入长安,企图解除他的兵权。此时,侯景东面有东魏高澄派兵进逼,西面有西魏明助暗压,两面受敌,十分不利。因而,他又转而投降梁朝,意图利用南军,牵制东魏。

梁武帝萧衍老朽昏庸,竟想借侯景之力乘机进复中原,决定接纳侯景,封为大将军、河南王。梁武帝又派其子萧渊明率军北上,声援接应。但由于主将无能,士兵怯战,在寒山堰一战中,梁军几乎全军覆没,萧渊明也被东魏生俘。东魏又马上回师进击侯景。侯景大败,只好率八百步、骑,南投梁朝辖境的寿阳城。梁武帝竟托他镇守寿阳。通过此番曲折,侯景看清了梁朝的真实面目:腐朽、虚弱、可欺。

东魏取得军事胜利后,又展开外交攻势,向梁朝提出建议,只要除掉侯景,立即归还贞阳侯萧渊明及其他战俘。其实,这是有意挑起南梁与侯景之间的冲突,以坐收渔人之利。梁武帝不假思索地回答东魏说:“贞阳旦至,侯景夕返。”侯景本来便认为南梁衰朽,很有染指野心,说过“我取河北不成,取江南有把握”,因此,当他得知梁武帝与东魏议和的情况时,便毫不犹豫地公开叛梁。

公元548年,侯景军队袭取谯州(今安徽滁县),直逼长江北岸。梁武帝闻讯,急忙派侄子平北将军萧正德布防长江,保卫建康。先前梁武帝无子,过继六弟萧宏之子萧正德为皇储,后来生得萧统,又将萧正德送还萧宏。萧正德失去继承皇位的机会,一直耿耿于怀。侯景借机煽诱萧正德,以推翻萧衍、拥戴他做皇帝为诱饵,约为内应。

侯景以皇帝相许,这正中萧正德下怀,他决定叛亲卖国。他密派大船到大江北岸横江浦,侯景兵马到江边后,便坐上梁朝平北将军派来的大船,大摇大摆地过了江。接着萧正德引领叛军越过秦淮河,大开城门,迎侯景进入建康。侯景集中兵力,围攻梁武帝固守的宫城——台城。此时梁朝诸王从各地奉命救援的军队,约有二三十万,逐渐汇合到建康周围,比起叛军占有明显优势。但这些至亲骨肉,根本不是真心“勤王”,却巴望梁武帝一死,自己捞个夺位的机会。所以,他们的军队大多“淹留不进”,“不肯奋击”。侯景更加放心大胆地攻城。

下一页 第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