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魏晋南北朝故事-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北魏时期伟大的农学家贾思勰,是山东益都人。他做过高阳郡(今山东淄博市)太守,著有《齐民要术》一书。《齐民要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从理论上系统研究农业的百科全书,在我国和世界农业科学发展史上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堪称为不朽的农业科学巨著。

贾思勰能完成这部书,与北魏时期我国北方农业的发展分不开。魏孝文帝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各族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可以不断交流学习。少数民族学到汉族农业生产经验;汉族也学到少数民族畜牧业生产经验。农业有了畜牧业配合,从耕种到收获,有更多畜力可以利用,肥料来源也大大增多;畜牧业有了农业配合,牲畜饲料增加,用途更加广泛。这使得农业和畜牧业都更快地发展起来。贾思勰决意写一部书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

写书既要学识渊博,又要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时任太守的贾思勰决心投身农业生产,亲自养羊,种庄稼,从实际操作中总结经验。

当时我国北方长于饲养牛、羊等牲畜。贾思勰就开始养羊。一次他养羊两百头,因缺乏饲养经验,事先不知一头羊该备多少饲料,饲料供应不上,不到一年,两百头羊饿死大半。贾思勰并不气馁,接着又养一群羊,并且种二十亩大豆作为饲料。谁知饲料倒是不缺,可羊还是死了许多。贾思勰百思不得其解,他听说百里之外有一位养羊高手,便连夜赶去向老羊倌求教。老羊倌为他的诚意所感动,留他住宿几日,让他仔细观看羊圈,教他羊只选种、饲料选择和配备、羊圈清洁卫生以及管理的方法。贾思勰回去后,按照老羊倌的指点,又养了一群羊,这群羊养得膘肥体壮,产奶也多。从此,贾思勰名声远扬,向他求教的人络绎不绝。

贾思勰也琢磨养鸡的经验。他以选鸡种为例。养鸡人喜欢鸡多产蛋,选秋天或冬天孵出的鸡种,不选春夏孵出的鸡种。秋冬孵鸡虽然个小,毛色浅,脚也细短,外表难看,可产蛋多,又会孵小鸡;春夏孵的鸡虽个大,羽毛光泽鲜艳,脚长得粗壮有力,外表健美,却爱到处逛荡,不爱产蛋。要想多收鸡蛋,就不能被鸡外表迷惑,而应从实际效果出发选择鸡种。

贾思勰为获取农业生产经验,便着手试验耕地种庄稼。从养羊的成功中,他得出一条十分可贵的经验,要向老农虚心求教。于是,他不辞劳苦,跋涉千里,足迹遍布今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在田间地头、在茅草屋里、在地头窝棚里,他与老农促膝谈心,仔细询问如何施肥,如何犁地,如何选种,不同土质的地块又该如何下种等等问题。老农们告诉他:选种是种庄稼不可草率的大事。一般人只知选种要选颗粒饱满的,但未必留心察看种子的颜色纯不纯。同时还应注意将割下的穗子高高挂起,待来年再打下来做种。人们更不知土质不同、气候有别,因而忽视对品种的不同要求。潮湿温暖的低地谷子,应选用茎秆柔弱、生长茂盛的种子;风大霜重的山地谷子,应选茎秆坚实的种子。犁地在七月间,犁地之前,要看地里是否长茅草,长茅草之地,需赶牛羊在草地上踩踏一遍,待七月犁地时,茅草才会死去。贾思勰得到这些宝贵的经验,一一写在书中。在实际耕作中,他自己又摸索出不少规律,同时还悉心研究前人关于农民生活及农业生产方面的大量资料,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总结农业生产经验。对于谷子的选种,他就列了八十六种。他吸取前人著述的精华,舍弃了一些实践证明不妥的办法,这些都为《齐民要术》一书增加了科学性。

《齐民要术》既记载了前人生产的知识,也总结了当时的生产经验,还讲述了贾思勰自己的亲身体会,对许多具体事例从理论上作了说明。

北魏时期,并州(今山西北部至东南部)不产大蒜,农民想种大蒜,就从朝歌(今河南淇县)买来上等蒜种,可是种下去以后,收获的蒜瓣很小、味道也不辣。可有一种外来芜菁蒜种,却长出了比种子大得多的大芜菁蒜。贾思勰分析后得出结论,这是地势、土壤、气候的不同所造成的。

《齐民要术》既重视前人的经验,更重视运用这些经验,在实践中加以鉴别。如《书》谈到黍子要种得比禾稀一点,而贾思勰从实践中了解到,稀植的黍子谷粒不饱满,米色较黄;而密植的虽棵小些,但谷粒匀称饱满,米色较白。纠正了自汉以来的误导,作出黍子密植为好的正确结论。

下一页 第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