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资治通鉴-董仲舒对策

  (23)继治世者:三圣都是治世,他们相继时道相同,不需要救敝而改变制度。继乱世者:夏商周最后都是乱世,后继的王朝就要救敝,改变有关的制度。

  “《春秋》大一统者①,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②。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③,是以上无以持一统④,法制数变⑤,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⑥,皆绝其道,勿使并进⑦。邪辟之说灭息⑧,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⑨,民知所从矣⑩!”

  【注释】

  ①《春秋》:书名,本是鲁国的编年史,后由孔子加以修订,成为儒家的经书之一。《春秋》记事过于简略,只记发生了什么事,也不记述事情的过程,更没有评述,后来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加以补充和解说,传到后世的有《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和《春秋左氏传》。大一统:《春秋公羊传》认为孔子修订的《春秋经》的主要宗旨就是强调周王朝对于整个天下的一统,因为是整个天下的一统,所以称为“大一统”。而且这个“大”字还有最大即至高无上的意义。所以不简单地说“一统”,而说“大一统”。《春秋公羊传》:相传作者为子夏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头讲述和流传,到西汉景帝时,由公羊高的玄孙公羊寿与胡母子都写在竹帛上,后也成为儒家经书之一。

  ②常经:常与经都指永远不变,这里指永远不变的道理。通谊:贯通古今的义理。谊即义。

  ③师:师傅。异道:宣扬不同的学说。人异论:每人都提出一种不同的理论。百家殊方:诸子百家的学说、道都不同。指意不同:各家的宗旨意图都不一样。

  ④是以:所以。上:在上的人,指帝王。无以持一统:无法维持一统。

  ⑤法制:制度。数变:多次变化。

  ⑥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那些不在儒家六经的科目中、不属于孔子学说的学者及其学说。

  ⑦这二句说:都要断绝他们的传播之路,不要让他们与儒家学说同时存在和发展。

  ⑧辟:即僻,与邪同义。

  ⑨统纪:国家的统治与纪纲。法度:制度。

  ⑩所从:遵循什么。

  天子善其对①,以仲舒为江都相②。

  【注释】

  ①善:以……为善,认为……好。对:回答。

  ②江都相:江都国,当时的一个诸侯国,在今江苏扬州。相是诸侯国王的辅助者兼老师。

  【简评】

  董仲舒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就在于他向汉武帝提出了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主张,并得到汉武帝的认可和实施,从此诸子百家的学说都沉寂下去,只有儒家一家的学说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而其用意,则在于让民知所从,由此才可以有力地维护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