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资治通鉴-秦始皇统一天下

  ⑩绌(音chù):排斥不用。

  (11)遂:最终。除:开通。

  (12)太山:泰山。阳:山的南面朝阳,故称阳面。颠:巅。

  (13)阴道:泰山北面的道路。

  (14)梁父:山名,在今山东新泰徂徕山。秦始皇在泰山祭天,在梁父祭地。

  (15)太祝:官名,掌管祭祀时的祝辞。雍:地名,在今陕西凤翔,秦汉时在此祭五方天帝。

  (16)封藏:封起来加以收藏。秘之:把所封藏的东西当作秘密,不准打开。

  (17)遂:就。海:渤海。

  (18)祠:祭祀。八神:指天、地、兵、阴、阳、月、日和四时之神。

  (19)南登:南行登上。琅邪(音láng yá):山名,在今山东胶南西南。

  (20)明得意:表明实现了愿望。

  初,燕人宋毋忌、羡门子高之徒称有仙道、形解销化之术①,燕、齐迂怪之士皆争传习之②。自齐威王、宣王、燕昭王皆信其言,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③,云此三神山在勃海中④,去人不远。患且至,则风引船去⑤。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⑥。及始皇至海上,诸方士齐人徐巿等争上书言之⑦,请得齐戒与童男女求之⑧。于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⑨,曰:“未能至,望见之焉。”

  【注释】

  ①宋毋忌、羡门子高:号称修行得道的人。仙道、形解销化之术:成仙的方法、人死后尸体消失的方法。

  ②迂怪:不切实际为迂,怪诞不经为怪。

  ③蓬莱、方丈、瀛洲:传说东海中的三座神山,上有仙人。

  ④勃海:渤海。

  ⑤此句说:仙人担心人们将要到达神山,就有风把船吹走离开神山。

  ⑥在焉:都在神山上。

  ⑦徐巿(音fú):即徐福,当时的方士。

  ⑧齐戒:即斋戒。

  ⑨交:入、行。为解:为借口。

  始皇还,过彭城①,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②,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③,之衡山、南郡④。浮江至湘山祠⑤,逢大风,几不能渡⑥。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葬此⑦。”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⑧,赭其山⑨。遂自南郡由武关归⑩。

  【注释】

  ①彭城:地名,今江苏徐州。

  ②鼎:古代盛食物的器皿,后成为礼器。相传夏禹铸九个大鼎,象征九州。后来秦昭襄王向周天子索要九鼎,移置咸阳时有一鼎落入泗水,秦始皇想从泗水中把鼎捞出来。泗水:河名,源出今山东泗水蒙山南麓,经彭城注入淮河。

  ③淮水:淮河。

  ④之:往。南郡:郡名,治所在邾,今湖北黄冈西北。

  ⑤浮江:乘船渡江。湘山:一名君山,又名洞庭山,在今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相传尧的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后舜外出巡视,死在苍梧,她们赶到湘山,闻舜死讯,血泪斑斑,死后葬于湘山。山南有敬奉二妃的庙,即湘山祠。

  ⑥几:几乎。

  ⑦此句是说:听说湘君是尧的女儿,舜的妻,死后葬在这里。

  ⑧刑徒:受刑的犯人。

  ⑨赭(音zhě):红褐色。此句说把湘山的树砍光,露出红土。

  ⑩武关:关名,在今陕西丹凤东南。

  始皇帝三十二年①,始皇之碣石②,使燕人卢生求羡门,刻碣石门③。卢生使入海还,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遣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伐匈奴④。

  【注释】

  ①即公元前二一五年。

  ②碣(音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北。

  ③羨门:传说碣石山上的仙人。刻碣石门:在碣石山口石壁刻碑文。

  ④胡:匈奴。蒙恬:秦代将领,其祖蒙骜、父蒙武均为秦国名将。

  始皇帝三十三年①,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为四十四县②。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③。起临洮至辽东④,延袤万余里⑤。于是渡河,据阳山⑥,逶迤而北⑦。暴师于外十余年⑧。蒙恬常居上郡统治之,威振匈奴。

  【注释】

  ①即公元前二一四年。

  ②河南地:地名,在今宁夏灵武以北至内蒙古杭锦后旗以南的河套西部。

  ③用制险塞:以建造险要的关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