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滕文公上-5.4

孟子

  ③褐(hè):粗麻织成的衣服;捆屦(kǔn jù):编织麻、草鞋。

  ④陈良:楚国的儒者;耒耜(lěi sì):古代的农具。

  ⑤饔飧(yōnɡ sūn):熟食,早餐叫饔,晚餐叫飧,这里是指自己弄饭吃;厉:损害。

  ⑥釜:金属炊具;甑(zènɡ):陶土炊具;爨(cuàn):烧火煮饭;铁:铁制农具。

  ⑦舍:同啥,什么。

  ⑧路:名词动用,奔走于道路,得不到休息之意。

  ⑨偪:古逼字。

  ⑩敷治:分治。

  益、禹:舜的臣子;九河:古代黄河下游的九条支流,名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钩盘、鬲津;瀹(yuè):疏通;济、漯(tà)、汝、汉、淮、泗:均是水名。

  后稷:相传名弃,为周朝始祖,尧时掌管农事之职;契(xiè):舜的臣子,商朝的祖先。

  放(fǎnɡ)勋:尧之名;曰:清代考据学家认为当作“日”,因与“曰”字形近而误,可通;惟字误已久,译文仍用“曰”。

  皋陶(ɡāo yáo):一作咎繇,传说是虞舜时的司法官。

  易:治。

  孟子引孔子赞颂尧舜的话见于《论语·泰伯》,但有所去取。

  倍:同背。

  治任:收拾行李。

  (jué)舌:即伯劳鸟,鸣叫声难听,孟子以“舌之人”喻许行这个南方人说话难听懂,其中含贬意。

  诗句引自《诗经·鲁颂·閟宫》;膺:攻打;荆:楚国;舒:附楚的邻近小国。

  蓰(xǐ):五倍;什、伯、千、万:都是指倍数。

  【译文】

  有位主张神农学说的人叫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登门求见,对滕文公说:“我这个远方来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希望得到一个住所并做您的百姓。”

  滕文公给了他住所。他的门徒有几十个,都穿着粗麻织成的衣服,靠编草鞋、织麻席谋生。

  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背着农具从宋国来到滕国,对滕文公说:“听说您实行圣人的政治,那您也是圣人了,我们愿意做圣人的百姓。”

  陈相见到许行十分高兴,全部抛弃他原来所学的东西而向许行学习。

  陈相来见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君确实是个贤明的国君。不过,他还不曾听到真正的道理。贤者应该跟百姓一起耕种获取口粮,自己做饭,兼理国事。现在滕国有粮仓财库,那是损害百姓来养活自己,这怎么算得上贤明呢?”

  孟子说:“许子一定自己种庄稼才吃饭吗?”

  陈相说:“是的。”

  孟子说:“许子一定自己织布才穿衣服吗?”

  陈相说:“不。许子穿粗麻编织的衣服。”

  孟子说:“许子戴帽子吗?”

  陈相说:“戴的。”

  孟子说:“戴什么帽子?”

  陈相说:“戴白绢帽子。”

  孟子说:“自己织的吗?”

  陈相说:“不,用粟米换来的。”

  孟子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

  陈相说:“那会妨碍耕种。”

  孟子说:“许子用锅甑做饭、用铁器耕地吗?”

  (陈相)说:“是的。”

  孟子说:“是自己制作的吗?”

  陈相说:“不,用粟米换来的。”

  孟子说:“农夫用粟米换炊具和农具,不能算是损害陶工、铁匠;陶工、铁匠也用他们的炊具和农具换粟米,难道能说是损害了农夫吗?而且,许子为什么不自己做陶工、铁匠,什么东西都可储备在家中随时取用呢?为什么还要这样忙碌地与各种工匠去交换呢?为什么许子这样不怕麻烦?”

  陈相说:“各种工匠的活本来就不可能一边种地一边兼做的。”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