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关中(今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早年与王维友善,同居终南山,相互唱和。
【西塔寺陆羽茶泉】
竟陵西塔寺,踪迹尚空虚。不独支公住,曾经陆羽居。
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一汲清泠水,高风味有余。
【释义】
蛤(hā),蛙类。
【详解】
西塔寺在今湖北天门市竟陵镇西寺巷。陆羽茶泉又名学士泉、三眼泉。
金乔觉,唐代高僧。本新罗国王子,于唐开元末,为求得佛教的真经本义,再度只身来到中国,在九华山传经布道,被尊奉为地藏王菩萨。
【送童子下山】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详解】
金乔觉初到九华山时,环境十分险恶,条件十分艰苦,金率领僧徒垦荒开地,将带来的种子如黄粒稻、金地茶等播种于九华山上。至唐代中叶,九华山被辟为地藏王菩萨的道场,香火兴起。至明代,九华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形成金地藏、文殊师利、普贤王、观世音四大菩萨道场圣地,九华佛茶也成为僧家珍爱、世人喜爱的优质名茶。从此诗中“瓶添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的句子,可以看出金地藏对茶的喜好及茶在其心中的重要地位。
地藏,佛教大乘菩萨之一。佛经说,他是释迦灭后至弥勒出现之间,现身六道,救渡天上以至地狱一切众生的菩萨,认为他像大地一样,含藏无量善根种子,故名。
皎然,字清昼,本姓谢,为南朝宋谢灵运十世孙,湖州长城(今浙江吴兴)人。唐代著名诗僧,有《皎然集》。
【赠x陆羽】
只将陶与谢,终日可忘情,不欲多相识,逢人懒道名。
【释义】
陶与谢,指诗人陶渊明与谢灵运。
【详解】
陆羽相貌丑陋,说话口吃,性格刚强正直,不拘礼数,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诗僧皎然和女诗人李季兰是陆羽为数不多而又特别要好的朋友。朋友不在多,而在志趣相投,肝胆相照,因此,“不欲多相识,逢人懒道名”。
《全唐文》卷433,《陆文学自传》中记载:“洎至德初,秦人过江,余亦过江,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说明在安史之乱中,陆羽随关中一带人逃迁江南时,与同自己年龄悬殊的诗僧皎然成了僧俗(缁,黑衣,出家人穿的衣服;素,白衣,平民百姓穿的衣服)间的好友。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详解】
皎然既嗜茶,也善于烹茶、品茶,对茶事也颇有研究,是陆羽志同道合、兴趣一致的好友。他人重阳节东篱把酒赏菊,又有几人能理解并领会到重阳节品茗赏菊的志趣呢?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释义】
诮(qiào),责备。
剡(shàn)溪,在浙江嵊(shèng)县,即曹娥江上游。剡溪茶在唐代已负盛名。
丹丘,《天台记》:“丹丘出大善茗,服之羽化。”又《搜神记》载:“虞洪入山采茗,遇丹丘子获大茗。”此处丹丘指传说中的神仙丹丘子。
爨(cuàn),炊。
【详解】
此诗盛赞剡溪茶,有如神仙饮用的玉液琼浆。从茶叶、茶具、泡茶、煮茶、茶饮方式、茶境、茶舞(曲)等方面完整地勾画出了茶道的形式、意境与神韵,最早提出了“茶道”这一概念,并仔细描绘了三饮此茶的不同感受。还特别提出:“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徒自欺。”认为饮酒不如饮茶,并对历史上嗜酒名士如毕卓、陶潜、崔侯加以嘲笑。庄子认为酒可全真,其实茶也一样可以全真,只有汉代丹丘子才懂得其中奥妙。
【饮茶歌送郑容】
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名藏仙府世空知,骨化云宫人不识。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霜天半夜芳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栗。日上香炉情未毕,醉踏虎溪云,高歌送君出。
【释义】
铛(chēng),温器,金铛,指茶铛。
缃(xiāng),浅黄色。
祛(qū),除去。
忧栗,即忧慄,犹忧惧。
香炉,山名,又名香炉峰,在庐山之北。
虎溪,水名,在江西庐山下。
【详解】
佛教讲究戒、定、慧。戒忌荤腥,烟酒不宜,而视茶为圣洁之物;定、慧则为坐禅,茶有驱睡的功效,更是必不可少。因此,郑板桥有一副妙联:“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诗僧皎然是陆羽的好友,喜饮茶,善品茶。此诗中“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栗”,是赞颂茶祛病健身、荡胸涤烦的功效。
【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
喜见幽人会,初开野客茶。日成东井叶,露采北山芽。
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
稍与禅经近,聊将睡网赊。知君在天目,此意日无涯。
【详解】
天目山即古浮玉山,山脉横亘于浙西北、皖东南边境。有两高峰:东天目山,在临安县西北50余里;西天目山,在旧于潜县(潜阳镇)北40余里。两峰海拔都在1500米左右,山顶各有一天然池,好像一对朝天的眼睛,故名。两山俱产茶,且历史悠久。陆羽《茶经》所指“杭州临安、于潜两县生天目山”者,即为该茶。据《于潜县志》与《临安县志》载:“该茶品质优良,清而不醨,苦而不螯。”此茶在五代吴越时已被列为贡茶。皎然在此诗中盛赞天目山茶“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