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少年百科 - 电子书 - 正文*

医学数理篇-天人合一的传统医学——中医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的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

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它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而在治疗疾病,纠正阴阳失衡时并非采取孤立静止的看问题方法,多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即强调“恒动观”。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等都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如季节气候、地区方域、昼夜晨昏等)息息相关,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及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其体质特征和发病规律亦有所区别。因此在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多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非千篇一律。中医还认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而从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特别强调“整体观”。对中医的理解还需落实到对历史上的著名中医医生之诊断、治病的理解中去,以下就以华佗、张仲景、孙思邈为例,来展现中医学神奇的方方面面。

东汉末年的华佗博览古代医案,多年的临床实践,丰富了他的医疗经验使得他断病准确,创造了许多奇迹。华佗在内科方面的诊断医术相当高明,能够准确地掌握各种病症的规律。他通过对病人面目、形色、病状的观察,可以判断病人的吉凶,甚至可以预见一个人的生死。

一次,华佗走进盐渎(今江苏盐城)的一家酒店,看见严昕正和朋友饮酒。华伦仔细观察了严昕的脸色,问他说:“你身体不舒服吧?”严昕听了很惊讶,说:“我身体很好呀!”华佗说:“你脸上已显示出严重的病状,恐怕要患中风病吧。你可千万别喝酒了!”严昕听后置若罔闻,继续饮酒。回家途中,严昕乘车走了几里路,就从车上晕倒在地。第二天,他就死了。

还有一次,华佗去探望一个叫徐毅的官吏,正值徐毅患胃病。徐毅高兴地说:“华大夫,你来得正好。我昨天胃痛,请一位大夫针灸,针灸后咳嗽得很厉害,简直是坐卧不安,您看看是怎么一回事?”华伦仔细地观察了针灸的穴位说:“医生没找准穴位,他没扎到胃部而扎到肝脏里去了。你这几天食欲不振吧?要安心休养!”华佗走出房间后,对送他出门的家属轻声地说:“准备后事吧!徐毅顶多能活五六天。”果然,第二天徐毅病势转重,五天后死去了。

有一次,广陵(今江苏扬州)太守陈登患肚子痛病,面红耳赤,饮食不进。他听说华伦能驱治寄生虫,便请来华佗诊治。华佗望了望陈登的气色,摸了摸他的脉搏说:“你的胃里长了虫子,若是不及时治疗,就要发展成一种肿烂的毒疮。你是不是吃了不清洁的鱼啦?”说完,华佗便从药囊中取出几种草药,煎煮成两大碗药汤,让陈登服下。服药不久,陈登吐出了许多红头虫子,肚子果然不痛了。

这些故事看似没有道理,然而实际上正体现了中医中所说人体的统一性,华佗从一个人的面容就能看出其病灶所在及病情缓急,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同样精于中医诊断,找到病根,从而治病救人。有一次,他遇见一个妇女,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总是疑神疑鬼。病人家属听信巫婆的欺骗,以为这是“鬼怪缠身”,要请巫婆为她“驱邪”。张仲景观察了病人的气色和病态,又询问了病人的有关情况,然后对病人家属说:“她根本不是什么鬼怪缠身,而是‘热血入室’,是受了较大刺激造成的。她的病完全可以治好。真正的鬼怪是那些可恶的巫婆,她们是‘活鬼’,千万不能让她们缠住病人,否则病人会有性命危险。”在征得病人家属同意后,他研究了治疗方法,为病人扎了几针。几天后,那妇女的病慢慢地好起来,疑鬼疑神的症状也消失了。张仲景又为她治疗了一段时间就痊愈了。

“望闻问切”是中医最基本的诊断方法,也称之为“四诊”。望是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等;闻是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

下一页 第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