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医家有这样一个行医传统,为了证明自己药店的药货真价实,通常在柜台上放一尊獐狮的石雕。这獐狮到底为何物,为什么和医家的诚信行医相关?这得从神农与獐狮的故事说起,而要讲这个故事,还得先讲神农尝百草。
炎帝神农是我国上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号烈山氏或厉山氏,与黄帝是两兄弟。炎帝成长于姜水(今陕西姜水)流域,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龙颜大唇。因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建都山东曲阜。由于他的功绩显赫,亦尊为人皇。
上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刚刚开始,生产工具又十分简陋,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原始先民们生存十分艰难,茹毛饮血,风餐露宿,常受野兽袭击和疾病的困扰。因此,怎么生存和发展,对原始先民们来说,是时时刻刻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
神农从小就喜欢与草木为伴,三岁就知道栽种一些植物用来食用,长大后更爱种草植木,观察研究各种草木的生长、开花、结籽等现象。当时人们为了采集更多的食物,又担心误食有毒之物,总是让一个人先尝,安全无毒后,其他人才吃。神农往往就是第一个尝食的人,因此,受到氏族成员的拥戴。无论山上、水中、路边、地里生长的植物,神农都要采来亲自品尝,并记下其特性,比如有的酸、有的甜、有的苦、有的辣、有的涩、有的麻,有的吃了兴奋、有的吃了头晕、有的吃了清醒、有的吃了欲困、有的吃了添力、有的吃了拉稀、有的吃了耳聪目明、有的吃了胃胀脸肿……由此他逐渐积累了许多植物特性的经验和知识。
在解决人们食物来源的同时,神农尝百草时逐渐发现,草木因有酸甜苦辣等各种味道,人们吃了之后身体会有不同的反应:味苦的草,咳嗽不止的人吃后咳嗽立刻减轻不少;味酸的草,肚子有病的人吃后肚子就不疼了……由此,神农发现草木还有治病的功效。为了更好地给部落族人治病,他开始更有目的地去尝试各种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采取、性味、功用和毒副作用等各种情况。
神农尝百草是十分辛苦和危险的事,不仅会在山林里遭受毒蛇、野兽的袭击,还会面临不曾食用过的草木的毒性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神农尝草时常常一天之内几十次中毒,最多时一天中毒达七十多次,被毒素折磨得死去活来,痛苦万分,有时又意外地发现中毒后食用其他的草木可以缓解症状。在多次的中毒、解毒的过程中,他逐渐发现很多草木的根、茎、叶、花、果各具不同的药性。
世上的草木品种数也数不清,神农为了加快尝草的速度,增加尝草的安全性,他改进了寻找药物的方法,制作了一种工具“赭鞭”,据晋代干宝所著《搜神记》第一卷载: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这个赭鞭如同我们现在用的一张检验酸碱性PH试纸,草木经过赭鞭一打,它们有毒无毒,或苦或甜,或寒或热,各种药性都自然地显露出来。神农就根据这些草木的不同赋性,给人们治病。他在成阳山上,曾经使用赭鞭,发现不少疗效显著的草药,如甘草可以治疗咳嗽,大黄可以治疗便秘等等。神农利用这个办法采集草药为人治病,医好了很多受病痛折磨的人。因此,神农被世间传为神医。
部族里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的健康状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人口也逐渐增多,许多周围部族也逐步归附,神农把许多小部族融合成为一个更大的部族,他也成为一个伟大的部族领袖。
神农虽然被尊为领袖,但他却没有停止为部族成员尝草治病,依然不断地坚持在山里寻找更多的药物。有一次,神农捉住了一只奇异的动物——獐鼠,又叫獐狮。它周身像水晶般透明,能吃百草和百虫,各种药性均可通过观察它吃药后的肺腑、经络的状况而一目了然。有了这只识别药性的活“仪器”,神农可以从药草进入獐狮体内的行动路线,判断出药草的药性:如果药通心则医心病,药通胃则医胃病……人们说这是神农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甚至差点为此丧命的举动感动了上苍,于是上苍派出在昆仑山上修仙的一只獐狮来帮助他。自从有了獐狮,神农识药再也不用发愁了。一天,獐狮吃了巴豆,腹泻不止。神农把它放在一棵青叶树下休息,过了一夜,獐狮奇迹般地康复了,原来是獐狮吸吮了青叶树上滴落的露水解了毒。神农摘下青叶树的青叶放进嘴里品尝,顿感神志清爽、甘润止渴。神农教人们种了这种青叶树,就是现在的茶树。这就有神农架民间传唱的“茶树本是神农栽,朵朵白花叶间开。栽时不畏云和雾,长时不怕风雨来。嫩叶做茶解百毒,每家每户都喜爱”的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