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鹦鹉螺”号航行在亚丁港附近。亚丁港位于高高的岬角上,与大陆只有一条狭窄的地带相连。这一地区的海底地形就像是难以接近的直布罗陀海峡。1839年,英国人占领这一带后,重新修建了防御工事。我远远看到了这座城市许多八角形的清真寺尖塔。按照历史学家埃德里希阿拉伯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和诗人。的说法,亚丁港曾经是阿拉伯湾最富有、最繁华的商品集散地。
我坚信,一旦航行到这个方位,尼摩艇长只能往回走了。可是,我错了。令我大为吃惊的是,尼摩艇长根本没有这么做。
第二天,2月7日,我们驶入了曼德海峡,曼德海峡在阿拉伯语里的意思是“眼泪之门”。海峡宽20海里,长仅52公里,“鹦鹉螺”号要是全速前进,不到一个小时就能穿过这个海峡。可是,由于许许多多从苏伊士运河到孟买、加尔各答、墨尔本、波旁岛今称留尼汪岛。、毛里求斯的英国和法国汽轮都要从这条狭窄的通道通过,因此,“鹦鹉螺”号不想浮出水面,只是小心谨慎地潜入水中航行。海峡两岸的景色我什么也没看到,就连英国政府用来加强亚丁港防御的北林岛也没看到。
中午,潜艇终于浮出了红海海面。
红海,圣经故事的著名湖泊,下雨也几乎不能使红海变得凉爽;没有一条重要的河流注入红海的怀抱。持续过度的蒸发,使得红海的水位以每年一米半的速度下降。这个奇特的海湾,四周封闭,好像一个湖泊,也许有一天会完全干涸。红海现在的海平面比邻近的里海位于亚欧大陆腹部,亚洲与欧洲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和死海地球上最低的水域,水面平均低于海平面约400米,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之间,是一个内陆盐湖。都低。里海和死海目前水位的蒸发量恰好等于注入量。
红海长2600公里,平均宽度为240公里。在托勒密王朝和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红海曾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交通要道,苏伊士铁路的开通已部分恢复了红海古代交通要道的重要地位,而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则完全恢复了红海的重要地位。
现在,我不想再挖空心思弄明白尼摩艇长为什么心血来潮,把我们带到这里来。不过,我完全赞同“鹦鹉螺”号驶入红海。“鹦鹉螺”号以中等速度在海中行驶着,时而浮出水面,时而为了避开某一艘船只而潜入水中。这样一来,这个奇妙的红海水上和水下的景色我都观察了一遍。
2月8日凌晨,莫卡古城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港口城市,位于红海沿岸。出现在我们眼前。古城现在已沦为一片废墟,东倒西歪的城墙已经经不起炮声的震动,断壁残垣上稀疏地长着几棵翠绿的椰枣树。这座昔日的重要城市,曾经有六大集市和26座清真寺,城墙长三公里,由14个要塞保护着城墙。
过了莫卡古城,“鹦鹉螺”号向着非洲海岸靠近。在这一带,海水颜色明显加深,海水犹如水晶一样清澈晶莹。透过客厅舷窗开启的防护板,我们得以欣赏到绰约多姿、色彩绚丽的珊瑚丛,以及覆盖着绿色海藻和墨角藻的大岩石。遍布在利比亚海岸的暗礁和火山岛之间的景观,变幻多端,令人目不暇接,简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鹦鹉螺”号不一会儿就到达了东海岸附近,这里的树状枝杈景观更美。德哈马沿海就在这里,这里的植形动物不仅在水中争芳斗艳,姹紫嫣红,在10法寻深的水下它们的枝杈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案。水面上的一层植形动物受海水湿度影响小,随意生长,因此更加色彩艳丽。水面下的那层虽然色彩黯淡,却更变幻莫测。
我就这样在客厅的舷窗前度过了多少让人留连忘返的时光!在潜艇探照灯的照耀下,我不知道观赏了多少海底动植物的新种类!伞形菌植物;深灰色的海葵;形似排箫的管状珊瑚,只等着潘神希腊神话里的畜牧神,人身羊足,头上有角,爱好音乐,发明排箫。来吹;栖居在石珊瑚洞里,身体下部长有螺纹的红海贝;最后,还有各种各样我从未见过的珊瑚骨,即通常说的海绵。
海绵纲,作为水螅类的第一纲,确切地说,第一纲就是由这种奇异的生物构成。海绵并不是如有些博物学家现在还认为的那样是一种植物,而是一种最低级的动物,一种比珊瑚更加低级的水螅珊瑚虫。海绵的动物属性毋庸置疑。古人曾认为海绵介于动物界和植物界之间,这种观点现在是不能接受的。我还要指出,博物学家对海绵的肌体组织目前还未达成共识。有些博物学家认为,海绵是珊瑚虫的骨骼;而另一些博物学家,像米尔恩·爱德华兹先生,则认为海绵是单一独立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