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到这篇,想散木哥了嗷,最近可好?
年初读的时候对你读唐诗、宋词、明史这个点印象很深。这次读,则是得到了慰藉。“时间本就是各人下雪,各有各人的隐晦和皎洁。”
这一年经历了一些事情,常常忧郁,不再是年初做心理测试时那个状态好到爆表的小朋友了=。=
阅读仍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负重的生命 于 2024-10-31 20:17:00回复如下:
(奖给发言者 5 分)
我把每个心理状态焦灼煎熬的时期定义为思退期,如果生活一直让内心毫无波澜,要么是足够没心没肺,要么是仅仅在生存。 由此,常常忧郁---在年轻的时候,“退”下来慢慢想,慢慢琢磨,不见得不是好事。
读史确能明白很多。只不过常懊悔当年阅历不够,仅仅是读了,很多东西没有嚼透。最近听郦波教授在百家讲坛的“风雨张居正”,自小神童、贵人赏识、官运亨通、绊倒严嵩、成为帝师、沉毅渊重的标签确实好用,只是最终免不了失败。比较而言更喜欢徐阶,先天优势不足,文章才气似乎也没那么出众,靠的是隐忍不发最后倒也善终。
越来越喜欢读明史。我想主要是因为明朝是汉人封建社会发展到顶峰的最后阶段,从明初的狡兔死走狗烹,到代宗、英宗时期的于谦,再到嘉隆万时期的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天启皇帝到崇祯皇帝期间的熊廷弼、袁崇焕、祖大寿等等,以及有明一代的太监专权误国,皇帝在内阁和司礼监之间的权谋制衡,每个历史人物的命运悲欢和人生轨迹,读来总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映射和感悟。
阅读是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有的人认为是书呆子不理世事自我逃避,我想读书读的不是经世致用的显学,而是一些无论哪朝哪代、生产力进步到什么水平,都能够让个体与世界自洽的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