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寻(来自 114.82.85.*)于 2022-3-27 19:06:44
哈哈。看见沈从文先生的文字颇为亲切,顿时想起了课本上曾经读过的那几篇先生的文章,(看完立刻翻出了我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沈先生的文字清新自然淳朴而富有诗意,浅白易读而不事雕琢,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当中,再难见如此干净的文字,宛若一朵素洁的莲。我本人也对沈从文先生的小说比较感兴趣,因为那种恬淡闲适,从容自得的意味。我读过的有《边城》,《萧萧》等,沈先生的文字多放眼湘西,描绘风土人情,新与旧思想的交替冲突,社会的矛盾等等。现代时期的很多作家,文字都有诗性淳朴的韵味,很典型的如萧红《小城三月》。
接下来说说你的这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不疾不徐,很好的延续了现代作家的那种,尤其是沈先生的诗性清新淳朴自然的风格。从文章的语言风格上来说,这篇文章很好的延续了前文。“彼时她的脸上总带着独属于少女的娇憨。生客又常常好盘问,问起她为何独自渡船,家人在哪里,她便用她小鹿似的眼睛看着那人,抿嘴微笑,也不回答。”直接呼应了原文中翠翠的眼睛,在这里看来也并不突兀,作者的笔力是有的。部分的句子也很漂亮,‘夜晚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仰头看将月牙儿遮住的薄云。有夜莺在低低地唱,和不知名的虫叫应和着。石头、泥土、草木到这时节放散一种凉意。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这段夜晚的自然环境描写很有沈先生的感觉,在气氛的渲染上也很不错。在语言的功底上,作者可称优秀。包括后文我觉得还有一个比较精彩的地方,是你描写翠翠变得成熟,而又不失少女的天真那个片段,纯净,流畅,自然。‘直到他说出最后一句话,翠翠却收起了笑,待反应过来,觉得脸上有点发热,佯望着湖水上停留的蜻蜓,倏忽又飞远了。这几年翠翠脸上显见了几分成熟,作出这样的神情又总能展示出少女时期的天真。’翠翠变了,又似没变。作者变了,文风也没变。很好。嗯。
‘日子慢慢地过着,碧溪岨溪面的微波起了又伏、伏了又起;对溪悬崖的虎耳草绿了又枯,枯了又绿;渡船在两岸间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等句,也很好的模仿了先生的文字风格。
语言上很好,文从字顺,流畅自然,淳朴又诗性。美中不足的是情节上,说不上粗糙,但还是还是略微显得有些中规中矩。和你的语言比起来是稍逊色,稍平淡的。如果语言满分10分我可以打9分,情节7.5——8分左右。结局呢,还是一贯的开放式,余韵悠长,颇有几分沈先生的神韵。
我常听人说,文章有两种,一种是让人舍不得读完的,一种是让人很快就读完的,前者指的是文章的文辞有韵味,值得细细品味,后者是因为文从字顺,所以才能很快的读完。这篇文章两者都占到了,自然,诗意,美丽,而流畅,但略平淡。瑕不掩瑜,这仍然是一篇比较好的文章,如果让我打分会是82.5——85的区间,但不会超过90。总而言之,哈哈,我比较佩服你,很有意趣,我可写不出来。(笑)
一点拙见,祝好呀。
归寻敬上。
似我 于 2022-3-28 11:25:00回复如下:
(奖给发言者 5 分)
谢谢认真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