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这么一种现象:有的学生学习很认真,作业很端正,态度很好,但就是成绩上不去。老师也很奇怪,学生自己也很纳闷,家长也着急。这是什么原因呢?或许这里有一个知识的迁移与转化的问题。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我们所说的潜移默化、触类旁通之类的意思就是说知识是可以迁移与转化的,语文学习上尤其如此,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自己学习上不够努力的问题的话,只要学了,总会有所进步的,特别是多看书、多接触各种知识总是对自己有很大好处的。但为什么有些人很努力却成绩上不去呢?每次考试每个知识点却还是要错呢?常见的简单的知识内容都不能理解呢?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思考。首先,这类学生的认真是不是真的认真,上课听讲,没讲空话,是认真的表现,但也可能是不认真的表现,即没有思考。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一味地听老师讲,听同学人云亦云,而没有自己的思想观点的话,那么他(她)的学习可以说是很低效的,从这个方面说他(她)是很不认真的,也因此可以断定他(她)对知识的掌握是很难保证的,或许做了一节课的记录,根本就没记住一点或弄明白一个问题,他(她)只是充当了课堂纪律的好现象而已。所以,改变这类学生课堂沉默的现象是提高他(她)学习成绩的关健。
其次,他(她)的课外知识是否真的看了有用。我们经常强调要看课外书,以弥补知识的不足,特别是现在的试题,越来越多的课外知识充溢其中,如果不具备较为丰富的相关课外知识,特别是百科知识、日常生活知识等,很容易在答题中失分,甚至连理解都很困难。这些学生往往也在看课外书,也看得很认真,但他们的看书却没有注意方法。比如对于一些小说类的书籍不应花大精力、长时间去研究,而只能是较快地阅读,而在阅读的面上却要相当广,各类知识类的书刊等都要看,而且要常更新,对于日常生活上的知识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实践中积累,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在自己的生活中、在日常的视听中不断积累这些知识,而不是到用时再去翻书,也不是一定要等到拿起书来时才去想该了解哪些课外知识。因为有很多知识是经常渗透在语言文字当中的。
第三,就是不知道如何在答题中运用。有些人如果你告诉他(她)如何做,他(她)是能够做正确的,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明确的表述,他(她)很难想到该怎么做,这一方面是理解题意上还有问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距离,另一方面是知识还没有达到能随心所欲地想用就用的地步,似是而非的状态较多,有时想起来一点却又想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就产生了矛盾,或者张冠李戴了。这类情况还是由于知识不够牢固或巩固,也有思考不够深入的缺陷,需多加强此方面的训练。
不会应用、不知道怎么做或想不起来,这些问题正是外界知识进行迁移、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只有具备了较为灵活的思维,以及较为深刻的知识再现能力,才能更好地解题,甚至是创造性地产生出更多、更好的思维成果来。
(时2006-11-27)